“木”字的变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木”字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模仿能力,了解“木”字在不同位置时所发生的变化。
(2)学会写“木”“林”“杏”“呆”等带有“木”字的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了解“木”字在不同位置时所发生的变化。
(2)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在有趣的体验中去学习“木”字的裱花,掌握了“木”作为偏旁的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国汉字的热爱,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谦让的品质。
二、教学过程
1. 环节一:看一看,悠久的木
今天我带了一个小伙伴,它是?(出示:“木”)
和他交朋友要先了解他,我们看看他是怎样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木字的演变过程)同学们看,这里代表树根,这是树干,这是树枝,这就是最早刻在龟壳、兽骨上的甲骨文的载体——木。到了商周时代,人们把汉字铸在青铜器等金属上,被称为金文,这就是金文的木,到了秦代出现了刻在木简或者竹简上的字被称为篆书,这就是篆书木“木”。为了书写方便,东汉的蔡伦发明纸张,也就有了写在纸上的楷书“木”。这就是“木”字的演变过程。
中国的汉字,经历了五千年的变化,不但神奇而且有趣,他们像一个个活泼的精灵,变化无穷。
今天我们要来了解的是——木字的变化(大屏出示题目:“木”在变化)
2. 环节二:分一分,不同的木
师:你知道哪些字是木字旁的呢?(找3个学生说)
你们平时一定阅读了很多书籍,才会认识这么多木字旁的字。真了不起。凡是和树木有关系的字多数都是木字旁的。木字呀,他特别喜欢和小朋友捉迷藏,快看他藏在哪里?看谁找得最快、找得最准。准备好了吗?
这么多的带有木字旁的字,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按照木字旁所在的位置给它们分一分类呢?
指名说。演示在庞大的木家族中,字在左是最多的。那我们先学“木”字在左右的类型吧,学会了这一类,你就向小小书法家买进了一大步。
3. 环节三:找一找,“木”在左和右时的变化
(出示:林)木字可真调皮,这会儿它藏在哪里了呢?哇,原来木小弟和他的哥哥一起藏在树林里呢,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又是怎么变的呢?先看木小弟——在左边的木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对比图)学生说:横、竖、撇、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变化的规律。(左边的“木”捺变成点)
那右边的木哥哥有什么变化呢?(出示对比图)
学生说变化,教师点出变化的规律。(右边的“木”撇要短)
师:兄弟俩在一起不小心还会打架呢,大家想想:把他们放在一起要注意什么呢?
生:点和撇的穿插。
师:对!中国汉字是文明的字宝宝,他们在一起要懂得谦让才能和平相处呢!那写“林”字时要注意什么?谁来提醒老师。请大家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横略短,竖挺直有力,捺变点。右边的木要稍大,竖稍长。)
教师板书,学生书空,写一写。
下面请你们在练习纸上,描一个,写一个。(提醒学生描红的时候不落红)
右边的木要稍大,竖稍长。
请大家一起来练习。(音乐)
教师巡视评价。
(1)你的竖写得真直,就像两棵挺拔的白杨树。
(2)你的林字真匀称。
(3)你写非常用心。
4. 环节四:评一评,总结学法
点评:有些同学不仅能将自己的字写好,还能帮助别人写好字,当上小老师呢,这是个好老师,我们的小书法家诞生了。
首先,笔画美观,有没有做到顿头捺脚。其次,结构是否合理。最后,我们写字要一笔到位,争取不用橡皮擦,,也就是做到字迹整洁。做到一条,就能得一颗星。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做得怎么样?
刚才我们通过找一找、练一练、评一评、写一写的方法学习了“木”在左右两边的形态变化,下面我们尝试自己来找一找“木”字在上边和下边的形态变化规律,小组相互讨论一下,好不好?
5. 环节五:想一想,“木”在上和下时在变化:
教师采访学生,说一说你们组发现的规律。其他组也有同样的发现吧,为我们的大发现鼓掌!
(1)PPT:杏 (快看)
师:快看,这次木以藏在哪儿了?
生:上面
师:原来木还喜欢藏在杏花丛中,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变的?
生:变矮了,像是被压扁了一样。
师:可不是吗,藏在树上要蹲着才不容易被发现,那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生:竖要短
师:对!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张老师可喜欢杏花了,我来写一个。
(板书,讲解)木字在横中线的上面,口字底,小而扁。横折要有顿笔。
师:老师想看看你们写的杏字是不是也像杏花一样美。
(2)PPT:呆
木在下,有什么变化:横没有变,竖变成竖钩了,捺变点。(学生边说,教师遍演示)
范写“呆”,请一位学生提醒。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
杏字头上真漂亮,像把小雨伞。撇捺同一高度真和谐。下木横有力量,肩膀宽托住上面的口。
看看这位小朋友的字,你给他几颗星?别忘了对照我们的口诀哦。
6. 环节六:动一动,复习巩固会写“木”
做写字操:
小结,我们一起来学着做一做写字操,放松一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