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选修四4.1原电池.ppt

发布:2017-02-22约5.06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原电池原理的综合应用 例6: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的主要成分为铁屑、炭粉、木屑、少量氯化钠和水等。 “热敷袋”启用之前用塑料袋使其与空气隔绝,启用时,打开塑料袋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使用完后,会发现有大量铁锈存在。 “热敷袋”是利用 放出热量。 2)炭粉的主要作用是 。 3)加入氯化钠的主要作用是 。 4)木屑的作用是 。 铁被氧化 与铁屑、氯化钠溶液构成原电池,加速铁屑的氧化 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电解质溶液 使用“热敷袋”时受热均匀 例7:根据反应5Fe2+ + MnO4- + 8H+ = 5Fe3+ + Mn2++4H2O设计一个原电池,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H+) MnO4- + 8H+ + 5e- = Mn2++4H2O Pt或石墨 Pt或石墨 负极: 正极: 5Fe2+ – 5e- = 5Fe3+ 6、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新型化学电池 * * * * * * * 24 14 16 14 16 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电化学:研究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 换的装置、过程和效率的科学。 2. 借助电流而发生反应及装置 (如:电解池) 1. 产生电流的化学反应及装置 (如:原电池等) 分类:(按电化学反应过程及装置分) 第1节 :原电池 一、知识回顾 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1、原电池定义: 2、原电池的组成: “两极一液一线” ①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 单质或金属氧化物)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1)内部条件: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2)外部条件: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讨论1:以下哪些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 CuSO4溶液 Zn Cu A 稀硫酸 Fe Fe B NaOH溶液 Mg Al E 稀硫酸 稀硫酸 Zn Cu F 纯酒精 Fe C G KOH溶液 D H2 O2 Pt Pt NaCl溶液 Fe C C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极 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 反应类型 总反应 锌片 Zn - 2e- = Zn2+ 氧化反应 铜片 2H+ + 2e- = H2↑ 还原反应 电子由锌片经外电路流向铜片 负极 正极 Zn+2H+=Zn2++ H2↑ (负极?正极) 电子流向: ① 负极上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② 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 ③ 正极上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u Zn - - - Zn2+ H+ H+ SO42- A e-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4、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2)复杂反应式的书写 (1)一般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5、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1.由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判断 一般:负极- 的金属 正极- 的金属 或 导体,以及某些金属氧化物 可以理解成: 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练习:Mg-Al-H2SO4中 是正极, 是负极 Mg-Al-NaOH中 是正极 是负极 Mg Al Al Mg 活泼性较强 活泼性较弱 非金属 负极 1.由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判断 2.根据电子(电流)流动的方向判断 电子--由 流出,流入 ; 电流--由 流出,流入 。 负极 正极 正极 负极 1.由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判断 2.根据电子(电流)流动的方向判断 3.根据电极反应类型判断 负极-- 电子,发生 反应 正极-- 电子,发生 反应 失 得 氧化 还原 1.由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判断 2.根据电子(电流)流动的方向判断 3.根据电极反应类型判断 4.根据电解质溶液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 阴离子-向 极移动(负极带正电荷) 阳离子-向 极移动(正极带负电荷) 负 正 1.由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判断 2.根据电子(电流)流动的方向判断 3.根据电极反应类型判断 4.根据电解质溶液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 5.根据电极现象来判断 负极--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