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策略的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策略的探讨
摘 要 大力推广基层农业,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与农产品收益,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基于此,分析影响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一些推广策略。
关键词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9.053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飞速发展,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问题成为重中之重,备受人们关注。目前,我国的基层农业技术的研究以及推广工作主要是由基层的农业技术部门负责,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我国农村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1]。但从现有的成果中来看,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农业技术的成果转化率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率都较低。
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
推广基层农业技术,其现实意义是对农民的生产技能给予系统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产品、生产技术的认识,在生产过程中能选择营养成分高、生产效益高的农产品,再配合优良的农业生产技术,从根本上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2-3]。大力推广基层农业,还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以及提升农民的经济水平和农产品生产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3]。
2 影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因素
2.1 面对新技术农民态度过于保守
农业是一种相对于较为弱势的生产行业,因此在使用一种新技术时就一定会存在风险,况且农业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所以在没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时,农民往往不会轻易的去尝试一种新的技术,在这方面大多数人都是会持一种较于保守的态度。再加上我国的农产品市场经济调控的背景下,在基层农业技术的使用中农民会习惯性地采取观望的态度,不会轻易接受基层农业新技术。
2.2 使用新农业技术有一定风险
在一项新农业技术的推广前,相关科研部门都会先做一系列的种植试验,然后再进行技术推广。但在将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到现实的农业生产中时,会因为生产环境的影响或者技术操作方法改变会失误,最后的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目前是以家庭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其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在新技术推广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农民较难直观感受到有明显增产效果。
2.3 面向农民推广使用新技术有一定困难
农民是农业技术使用的主体者,而农村中大多数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学习能力较弱,因此在使用新技术时存在着学习理解的问题,难以良好地掌握关键的生产技术。有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推?V新技术时,其推广的积极性较差,在讲解先进的基础农业技术时缺乏必要的热情,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还有相关的负责领导人也没有做好领导工作,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没有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以及资金支持,影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发展,限制了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
2.4 基层农技的研究到实际转化率低
我国农业科研成果在不断地更新,但从研究转化到实际生产的转化率偏低,很多的新农业技术并没有投入到实际的应用中。据调查,我国的基层农业技术的转化率只有30%~35%[4]。农业技术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转化到实际生产的转化率偏低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还制约了基层农业技术整体水平的提升。
3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
3.1 政府部门要重视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
在基层农业推广工作中,需要政府部门重视并且派出相关人员协助农业技术推广,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农村信息交流不通畅的问题。国家应成立相关的部门以及推广人员专门负责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这样将有利于农民成功掌握并了解农业技术的理论知识以及生产技能,有利于农业技术在特定地区得以有效发展。
3.2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保障措施
复杂性与特殊性是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为了保证顺利开展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国家与政府部门还应该注重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结合农民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社会保障措施,避免农户因新技术的使用时受到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给农民一定的资金以及技术帮助,让农民更放心地实行新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的农业技术,有利于农业生产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3.3 定期组织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
为了顺利推广基层农业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难这一问题,相关负责部门则应发挥其职能,在开展推广工作之前,可以通过组织对农民进行农业理论知识以及技术知识的专业培训,提升农民对新技术的认识。技术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依托,为了达到提升农业生产效益这一目的,相关责任部门要有将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