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解析.doc

发布:2017-01-22约3.24万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 (2007年人教版八年级教材) 第一章 声现象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发声停止 振动 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真空 不能传声。声在一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介质的 种类 有关,还跟介质的 温度 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 m/s。 2.乐音特征有 音色 、 音调 、 响度 。声音的高低叫 音调 ,声音的大小叫 响度 ,每个发声体独具有的声音的特征叫 音色 。 3.音调的高低决定于物体振动的 频率,物理学里用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 赫兹 ,简称 赫 ,符号 Hz。 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音调范围是 20Hz-20000Hz 。 高于20000Hz 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叫做次声波。 4.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靠 弦的振动 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弦的粗细 、 长短 、 松紧 有关。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制的 共鸣箱来使声音更洪亮。 5.管乐器是靠 空气柱的振动 发声的。长的空气柱产生 低 音,短的空气柱产生 高 音。 6.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是气传导和骨传导。造成耳聋的两种类型: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 7.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 时刻、 强弱 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 声源方向 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 方位 。 8.什么是噪声? 0 分贝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 9.声包括 次声 、 超声 、 声音, 声能传递 能量 和 信息。 10.根据 回声定位 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11.外科医生用超声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传递 能量 的性质。 第二章 光现象 1. 能发光的物体 是光源。 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中和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是3×108 m/s = 3 ×105 km/s。在其它介质中,vc,随介质而不同。 2.光年是 长度 单位,1光年= 9.46×1012千米。 3.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说明了 光是沿直线传播 的。 4.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 各种 色光 ,色光的三原色是 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是 品红、黄、青 。 5.光射到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去的现象 是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分为 镜面反射 、漫反射 两种。它们都遵守 光的反射定律。 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叫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过入射点与物体表面垂直的直线叫法线。法线平分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 6.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等于入射光线。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 7.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表面发生了 反射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同一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表面发射了 漫反射 。 8.平面镜的作用有 成像 、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特点有 物体经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虚像、物、像相对镜面对称——正立、等大、等远。) 9.凸面镜对光线有 发散 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 作用。 10.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 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在光谱上红光以外人眼看不见的能量的辐射 是红外线, 在光谱的紫端,人眼看不见的光 是紫外线。 1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 热作用强 ,各种物体吸收红外线后温度 升高 ,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利用灵敏的红外探测器吸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再利用电子仪器对吸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显示被测物体的 形状 、 特征 ,这就是红外遥感。 1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 化学作用强 ,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紫外线能 杀菌消毒 。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进行防伪,鉴别古画,并可用紫外线摄影。 13.影和像 (1)影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光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不能直接照射到区域所形成的跟物体相似的暗区部分称为影。它是由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 (2)像分为实像和虚像,像是以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具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景。①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具后实际光线相交所成的像,如小孔成像,经凸透镜折射后成的倒立的像,②虚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具后,实际光线反射或折射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像,如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折射成正立的像。③实像可在屏上呈现,虚像在屏上不呈现,但实、虚像都可用眼睛观察到。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1.光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