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验指导书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验指导书
郭玉波 沈俊芳编
洛 阳 理 工 学 院
学生实验守则
一、 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内容,掌握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经实验指导教师抽查合格后方能开始实验。未达到预习要求的学生应重新预习,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实验。二、学生实验时应听从教师指导,严格按照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三、学生要爱护实验仪器设备和室内其他设施,节约实验材料,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设备,准备好后经实验指导教师许可后方可实验。如遇设备故障应及时报告实验指导教师,对丢失或操作不当者,要及时报告,并按“洛阳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进行处理。四、实验结束后要如实填写“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本”。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检查仪器设备、工具材料无误后方可离开。五、实验时不准大声喧哗和打闹,不准吸烟和随地吐痰,不准乱丢纸屑和杂物,不准穿拖鞋、背心和裤衩进入实验室,要保持实验室整洁和肃静。六、学生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和其他物品,不准私自携带物品出室。七、学生应认真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对教师退回的报告要认真重做。前次实验报告不合格或未交者,不准参加后续实验。最后一次实验结束后,应将实验报告交实验指导教师留存。八、实验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人身和设备事故。如发生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迅速报告指导教师,并保护现场(不得自行处理),待指导教师查明原因后排除故障方可继续实验。
目 录 2
实验一 注射成型实验 2
实验二 注塑机实验 7
实验三 塑料成型工艺综合实验 13
实验四 注塑模的拆装实验 17
塑料成型工艺实验报告实验 24
实验一 注射成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分析制品成型工艺条件之间的关系,
(2)明确制品工艺分配关系和拟定合理的工艺条件
(3)查找导致废品的成型工艺因素,学会调整成型参数;
二、实验内容
1、实验内容
(1)观察典型塑料零件注射加工过程,弄清注射周期各步骤状况,包括,预塑、注射、保压、冷却、开模、推出、取件、合模。在此周期中,冷却时间与预塑时间的一段重合。
(2)观察模具与注射机的关系。
(3)认识注射工艺参数
温度:注射过程控温部分及原理,温度的设定方法及调节方法、温度与注射产品质量的影响。
压力:注射过程压力控制部位及原理,压力的设定方法及调节方法、压力对注射产品质量的影响。
时间:注射过程时间控制部位及原理,时间控制的设定方法及调节方法、时间对注射产品质量的影响。
2、实验程序
(一)开机与调试
打开电源,预热注塑机。同时设定料温,让模具试运行,在升温过程中,通过开、闭模具,空顶出模具观察模具是否安装、调试停当,同时观察模具与注塑机关系。
(二)闭模
动模快速进行闭合,与定模将要接触时,合模动力系统自动切换成低压(即试合模压力)以低速靠拢后,再切换成高压将模具合紧。
(三)注射装置前移动和注射
确认模具合紧后,注射装置前移,使喷嘴与模具贴合。液压油进入注射油缸,推动与油缸活塞杆相连接的螺杆,将螺杆头部均匀塑化的物料以规定的压力和速度注入模具型腔,熔料充满模腔的时间极短。
熔体能否充满模腔与注射压力、注射速度、料温密切相关。注射压力使熔体克服料筒、喷嘴、浇注系统流道、模腔等处流动阻力,以一定的充模速度注射模腔,一经注满,模腔等处的压力即会迅速增大到最大值,而充模速率迅速下降,熔料受到压实。在其它工艺条件不变时,注射压力过高,则熔料在模腔内充填充过量;注射压力过低,则熔料充模不足,在制品外观质量和内在性能上都有相应影响。
确定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大小时,需考虑原料、制品、模具、注射机、以及其它工艺条件等情况,参考经验数据,分析成型过程及制品外观,通过实际成型检验,最终确定。
(四)保压
注射模腔的熔料,由于冷却作用,物料产生收缩,出现空隙,为此须对熔料保持一定的压力使之继续流入进行补缩、增密。这时,螺杆作用面的压力为保压压力。保压时螺杆位置将会少许前移。
保压程序中主要控制的工艺条件是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它们对于提高制品密度,稳定制品形状,改善制品质量均有关系。
保压压力可以等于或低于注射压力,大小以施行压实、补缩作用为量度。
保压时间以保持到浇口刚封闭为好。过早卸压会引起物料倒流,产生制品不足的毛病;而保压时间过长或保压压力过大,过量的填充会使浇口周围形成内应力,易引起开列,还会造成脱模困难。
(五)冷却和预料
完成保压过程,卸除保压压力之后,模腔内的塑料还需要一段时间来与模具进行热交换冷却定型。该段冷却时间的长短与塑料的结晶性能、状态转变温度、制品厚度、刚性、模具冷却效率、模温等有关。最短冷却时间应以制品在脱模时,具有抗拒退顶变形的足够刚性为限。在保证制品质量的前提下,为获得良好的设备效率和劳动效率,要尽量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