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h2劳动及社会保障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ppt

发布:2017-04-29约4.84千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一 章 劳动与社会保障统计 分析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的与要求: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节 统计指数分析方法 第三节 解析性统计分析方法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布数列的种类;变量数列的编制;组中值:毎组中点的数值。 开口组的组中值= (缺上限) 或= (缺下限) ;组限的确定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二、相对程度分析;4.2.2几种常用的相对指标 由于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不同,其作用也不相同,在实际工作中,将相对指标分为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 ;1.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现象在某时期内的实际完成数值与计划任务数值对比的结果,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主要用来检查和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其基本公式为: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式中的分母是规定的计划指标,分子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计所得的指标。因此,要求分子和分母在指标涵义、统计口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和空间范围等方面完全一致,而且分子和分母不能互换。;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计算 实际应用中固定的计划指标有三种形式,即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因此这一基本公式的应用也有三种形式: (1)计划指标为总量指标,计算公式: 计划完成程度(%)= 该指标适用于考核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或水平的计划完成程度。;[例1]某商业企业某年商品销售额计划为1000万元, 实际完成1200万元。则: 计划完成数= 计算表明,该企业超额20%完成了商品销售额计划。;(2)计划指标为相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计划完成程度(%)= 该指标是用于考核社会经济现象的降低率、增长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例2] 某公司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2000年比1999年提高8%实际提高10%,则该公司计划完成程度为: 计划完成程度(%)= 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司的劳动生产率实际比计划超额1.85%完成 ;[例3] 某产品上年度实际成本为400元,本年度计划降低5%,实际降低8%,则单位成本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单位成本的计划完成程度(%)= 计算结果表明该产品已超额完成了单位成本计划,实际比计划降低了1.05% ;(3)计划指标是平均指标,其计算公式: 计划完成程度(%)= 该指标是用于考核平均水平表示技术经济指标的计划完成程度。;[例4]某年某厂某种产品计划单位成本50元,实际单位成本45元,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计算表明该企业单位成本实际比计划降低了10%,超额完成计划。 ;2、计划进度执行情况检查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要对计划进度经常进行检查,以了解进度的快慢,保证计划的实现。 其计算公式: 计划执行进度(%) = ;[例5]某商业企业某年计划销售额320万元;到9月低累计销售额为260万元,则累计到3季度为止销售额计划执行进度为: 累计到3季度止计划执行进度(%)= 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某年第三季度已过,进度已完成计划任务81.25%,说明计划进度执行较快。;3、中长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 水平法。指在计划制定中,以计划期最后应达到的能力水平为目标时,应采用的计算方法,即: 计划完成程度(%)= ;[例6] 某市在“九五”期间计划某产品年产量最后一年应达到50万吨,最末亿年实际产量达到58万吨,则: 计划完成程度(%)= 用水平法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只要有连续1年时间(连续12个月,不论是否在1个年度内)的实际水平达到了计划最后一年的水平就算完成了计划,则余下的时间为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即: 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 = 计划时间 — 连续一年实际达到计划规定水平的时间 如“九五”计划规定2000年某产品年产量达到500万吨,在1997年10月到1998年9月间累计产量达到500万吨,则提前2年零3个月完成计划。;累计法。指在计划制定中以整个计划期内累计应达到的总量为计划任务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即: 计划完成程度(%)=;[例7] 某地区在“八五”计划期间规定5年累计植树造林10万亩,实际5年累计完成12万亩。则: 计划完成程度(%)= 用累计法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只要从计划期开始到某一时期止,实际累计完成数达到了计划规定的累计数,就算完成了计划。剩余的时间就是提前完成的时间。即: 计划提前完成时间 = 计划时间 — 自计划期初期实际累计数达到计划累计数的时间 如某市“九五”计划规定,累计基本建设的投资额为50亿元,截止到第四年末实际投资额已达50亿元,则提前1年完成计划。 ;[例8] 根据4—1 的资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