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论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论文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程序不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不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下面是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大大削弱了会计工作为经济管理服务的功能,而且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阻碍了经济发展。因此剖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研究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是当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来看,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包括人的素质不高、理解错误、工作失误、无意识的差错、粉饰、舞弊和欺诈等。客观原因包括环境的、规则制度的、方法的、技术手段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引起的因素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益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最根本原因
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第一,社会****现象的蔓延,故意编造虚假财务报告。在利益驱动下,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一般不愿意给亏损和缺乏信用的单位贷款,为此,经营业绩不佳的单位只有编造虚假的财务报告或向不同使用者提供不同报表,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另一方面,为了偷逃税收,单位往往采取仿造、变造、隐匿或擅自销毁帐薄、凭证等手段,虚列、多列成本费用,不列或少列收入,隐瞒利润,以偷逃流转税、所得税。第二,行业不正之风盛行。影响财务资料的真实性。许多部门为了本单位利益。利用职权,进行不正当的活动。造成社会上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现象严重。使一些企业每年承担大量的经费负担,企业明明知道这些费用不合理,不得不违反规定挤入成本,其结果必然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会计法规体系不完善,为会计信息造假提供可乘之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型施工企业集团在我国日益呈现出规模,企业发展越快、规模越大,在当前财务管理模式的问题也日益表现突出。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论现代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缺乏健全的预算控制体系。目前各类建筑业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现状并不乐观,各公司虽然明确了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机构,编制了年度预算,可预算实际执行实际效果难以检验,预算仅为生产经营计划的参照。预算的控制作用无法真正实现。
资金控制不力。目前集团资金分散在各子分公司,各子分公司资金分散在各个项目上,集团无法实时掌握了解整体资金情况;无法掌握动态的资金信息,同时也带来了资金成本和资金安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就引入了会计核算中,将财务人员从繁杂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但是会计电算化只是将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搬到计算机中,使得会计流程自动化并没有从本质上去改变原有的会计流程。
一、信息化条件下财务管理分析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应以财务管理为重点。多年来,施工企业会计电算化仅仅应用于会计核算方面,在财务管理方面一直未有大的进展,因此,如何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融入新的管理会计思想,加强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财务分析等管理功能,成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目标。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宜采用集中的管理模式,实现财务信息的充分共享同时,保证信息的质量。由于施工企业高度分散特点,必须采取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统一调度。才能实现对集团内部资源的高效率配置;保证决策信息的真实;确保决策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应变能力。随着广域网、互联网、大型数据库、高速性能计算机的出现,已经使在地理上分散的一个集团公司范围内的业务和财务数据集中存放和统一处理成为可能。客观上解决了财务信息不对称问题。
我国的会计法规制度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起步较晚,例如会计准则制定的滞后,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为会计造假提供契机。又例如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信息制造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的会计政策,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客观公正。
(三)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和有关部门对单位实行的国家监督,以及由注册会计师承办的社会审计,构成了会计监督的整体,共同为社会经济活动服务。但目前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由企业主管部门实施,而主管部门往往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对所属企业采取保护主义,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并且政府各级审计机关由于审计人员不多,审计力量明显不足,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审计机关只是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重点企业或通过抽查的办法进行审计,因此,很难充分发挥出政府的监督作用。另外,目前我国企业的外部审计主要依靠注册会计师来进行,由于部分注册会计师存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缺陷,不但很难起到监督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还助长了企业进行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进一步开展会计改革,完善会计法规制度,提高其可操作性
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