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艾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文献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发布:2023-09-02约小于1千字共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艾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文献研究的中期报告 本中期报告对艾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目前已发表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下面为具体内容。 1. 面瘫的定义和分类 面瘫是面神经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疾病,常见于40岁以下的人群,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种。其中,周围型面瘫是由于面神经本身的损伤或炎症引起的,成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2. 艾灸治疗面瘫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 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活络筋骨、祛风除湿等作用。在治疗面瘫中,艾灸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部神经传导功能,增强面部肌肉的自主收缩能力。 3. 艾灸治疗面瘫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显著。其中,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发现,艾灸+中药制剂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率达到了92.86%,较单纯中药组显著提高。另一项临床观察研究发现,艾灸治疗面瘫的总有效率为95.8%,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4. 艾灸对面瘫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除了治疗效果显著之外,艾灸还可以改善面瘫患者的生活质量。一项对比研究发现,采用艾灸治疗的面瘫患者较控制组在情绪、社交、理解和沟通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是,由于艾灸治疗的操作难度较大,需要严格把握火候和穴位的选取,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操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