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外阴及阴道炎症讲述.ppt

发布:2017-03-23约6.58千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外阴及阴道炎症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图 女性外阴解剖图 女性阴道解剖图 第一节 非特异性外阴炎 非特异性外阴炎 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与体征 外阴皮肤黏膜瘙痒、疼痛、烧灼感,于活动、性交、排尿及排便时加重。检查见局部充血、肿胀、糜烂。慢性炎症可使皮肤增厚、粗糙、皲裂,甚至苔藓样变。 2、辅助检查 全面的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必要时检查血糖等。 鉴别诊断:与外阴特异性炎症鉴别。 治疗原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局部应用 抗生素,消除病因。 医疗风险:消除病因是关键,同时对症治疗。 非特异性外阴炎 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与体征 外阴皮肤黏膜瘙痒、疼痛、烧灼感,于活动、性交、排尿及排便时加重。检查见局部充血、肿胀、糜烂。慢性炎症可使皮肤增厚、粗糙、皲裂,甚至苔藓样变。 2、辅助检查 全面的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必要时检查血糖等。 第二节 前庭大腺炎   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与体征:炎症多为一侧。初起时局部肿胀、疼痛、烧灼感,行走不便。检查见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压痛明显。当脓肿形成时,疼痛加剧,脓肿直径可达3~6cm,局部可触及波动感。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同侧腹股沟淋巴结可肿大。    2、辅助检查 :在前庭大腺开口处或破溃处取分泌物检查,可查到病原菌,可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便于指导临床。    鉴别诊断     1、外阴疖肿 位于皮肤的表面且较小,质硬, 无脓液形成。   2、外阴血肿 有明确的外伤史,在短时间内血 肿迅速形成。疼痛症状不明显,腹股沟淋 巴结不肿大。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急性炎症发作时,需卧床休息,局部保持清洁,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2、药物治疗 根据病原体选用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生素。如青霉素80万u,肌内注射,每日2次,连用3~5天;或青霉素800万u+甲硝唑1g,静滴,每天1次,连用3~5天。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等广谱抗生素。   3、手术治疗 脓肿形成时需行切开引流及造口术,并放置引流条。   医疗风险 一、急性炎症需要彻底控制,否则容易反复发作,形成脓肿。  二、脓肿即使手术治疗,也可能再次复发。   定义与概述    系因前庭大腺管开口部阻塞,分泌物积聚于腺腔而形成。可继发感染形成脓肿并发反复发作。   诊断要点     临床症状与体征 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多由小逐渐增大。若囊肿小且无感染,可无自觉症状;若囊肿大,可有外阴附胀感或性交不适。检查见囊肿呈椭圆形,大小不等,位于外阴部后下方,可向大阴唇外侧突起。      鉴别诊断 主要与前庭大腺脓肿鉴别。 治疗原则 行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术后可保留腺体功能。    定义与概述    滴虫性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炎,致病原为阴道毛滴虫。阴道液的pH值升高为5~6.5时,最适合阴道毛滴虫的生长。阴道毛滴虫寄生于阴道、尿道或尿道旁腺引起炎症的发作。主要由性交直接传播或通过不清洁的浴具、污染的器械、穿着污染的衣物,接触污染的便盆或被褥等间接感染。 临床症状与体征 1、主要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 2、分泌物典型特点为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 3、妇检可见阴道黏膜潮红及散在斑点或草莓状突起。阴道内多量泡沫状分泌物有恶臭。   辅助检查: 阴道pH值超过5.0,阴道分泌物生理盐水滴法可找到滴虫。 鉴别诊断: 与其他类型阴道炎鉴别,尤其是念珠菌性阴道炎 治疗方法以局部用药为主,全身用药为辅,治疗需足疗程。  1、全身用药 常用的高效药物为甲硝唑。常用方式有: 2g,1次顿服;400mg,每日2~3次,连用7 天。孕期主哺乳期禁用,因药物对胎儿不 利,可能致畸。  2、局部治疗 阴道冲洗,常用冲洗液为0.5%~1%乳酸或醋 酸溶液,1:5000高锰酸钾溶液,每日1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