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六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1.doc

发布:2017-01-17约4.47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六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为了了解、掌握、加强我校基础教学,分析我校教学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查漏补缺,结合本次期中考试情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本次月考作简要的分析。 一、试卷命题特点 本次试卷命题是依据《课程标准》,紧扣六年级教材内容、立足双基来命题的。其目的是想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机的引导老师们对近期教学的反思、有效地改进教学,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并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特点有三: 1、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俗话说:“语文如聚沙,数学如筑塔”,可见“积累”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这几年,《新课程标准》不断地对教学提出要求,但是唯一未变的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本次试卷虽活题较多,但并未脱离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 2、体现题型的多元与多样性。 这份试题,注重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一是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二是体现习惯、情感、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试题中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从大方面讲,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整合,小方面讲,各章节知识等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3、关注了学生课内外知识延伸的水平 无论语文还是数学都从另外的角度考查了学生的学法迁移运用情况,提示学生要打好课内基础,加强课外学习的整合。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由教研室统一命题,错班级组考。并统一评卷标准,进行流水评卷。较好地监控了质量,体现了教学的真实情况。下面就对六年级期中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一)成绩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183人。6、1班参考人数为60人,总平均分296.2分,优秀人数29人,优秀率48.3℅,及格人数48人,及格率80℅;6、2班参考人数60人,总平均分294,优秀人数28人,优秀率46.7℅,及格人数50人,及格率83.3℅,6.3有优秀学生29人,及格人数50人,及格率80.3℅。六年级月考综合成绩为:295.9分,优秀率为65℅,及格率为94℅,与月考成绩对比,优秀率、及格率分别有所上升。 (二)答题情况分析: 优点:从检测成绩看,班与班之间差距不是很大,由此可以看出,任课教师平时能做到互相团结协作,资源共享,学生成绩分布均衡,后进生相对来说比较少,六年级整个年级段优秀率达52.5℅。这组数据说明教师都能关注学困生。从学生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总体上较好,学得比较扎实。 不足: (1)基础知识掌握薄弱。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有极少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很扎实。如:看拼音写词语。这一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导致不会做。 (2)部分学生卷面书写潦草凌乱。从本次阅卷中可看出学生卷面不整洁,凌乱不堪。突出表现为有些学生乱涂乱画,龙飞凤舞,以至于阅卷教师在评卷过程中几乎是在猜学生的答案。此外还表现在学生间架结构书写错误,字的大小不匀等方面。 (3)、体验感悟肤浅。本次检测也考查了学生知识领悟不深这方面的素养。由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语言感悟的能力不够强,导致回答问题时见解不够新,谈的深度不够广。 二、分析与解决问题对策 (一)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综观本次考试,虽然学生的成绩整体良好,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层面:1、学习态度不端正;2、学生过于成熟;3、胸中无大志;4、缺乏克苦学习的精神。 第二,家庭层面:1、看护人素质不高;2、管教措施不当;3、家长意识不强。 第三,学校层面:1、硬件方面;2、管理方面。 第四、教师层面:1、对课标理解不深;2、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不够。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师单凭经验、单靠教参已无法适应教学和学生。这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孜孜以学,苦练内功,增加自身语文积累。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性地把握和处理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摒弃过去那种只埋头教学,不抬头看路的费力不讨好的做法,不断研究新课程、研究学法,努力实现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同时,应该把学习看成一个“工程”,一生的学习工程,围绕学习内容订周期性计划,系统学习,应该具有蚂蚁啃骨头的精神。 2、努力转变教师角色。 转变角色:新课堂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教师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创造者;由金口玉言的“师皇”转变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由知识仲裁的法官转变为靠智慧和人格赢得人心的组织者。这样,教材的呈现方式就不再是“圣经”,而是“剧本”;课堂就不再是“一言堂”,而是“群言堂”;教师就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学生就不再是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知识的回收站,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思想活跃的智慧者。在实施这一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