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ppt.ppt

发布:2017-11-30约5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结合以上材料思考:希腊神话有什么特点? 希腊神话中虽然具有人文主义色彩,但还是建立在对神的敬畏和崇拜基础上的,希腊是如何走出神话时代,开始研究人和人类社会的? ——古希腊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智者学派(sophists) 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他们自称为智者,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遂被称为一派。 研究主题:人和人类社会 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 智者的话: “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 “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它就是热的。同样地,一个人的行为是好的还是坏的,也是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你觉得好,它就好的;我觉得坏,它就是坏的。行为的本身无所谓好坏。” 评价: 积极意义:这种思想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局限性: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客观共性,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 苏格拉底认为人为什么会作恶呢? 苏格拉底承认我们会做坏事,但是他不认为人们是明知故犯,他说,当人们做坏事时,他们总是以为这些事在某种意义上是好事。例如小偷或许知道偷窃本身是错的,但是依然行窃,希望以此获得幸福,其实是混淆了幸福的真正基础。过错是无知的产物,是人们在做错事的时候指望他会产生其产生不了的结果。 ——摘自(美)S.E.斯通普夫&J.菲泽《西方哲学史》 评价: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思考:苏格拉底和智者的异同 相同点:把人类及其社会作为探究的课题;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注重人、人性; 不同点: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子路问君子。 (“怎样才能成为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 敬的态度。”) 曰:“如斯而已乎?” (“这样就够了吗?”) 曰:“修己以安人。” (“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 们安乐。”) 曰:“如斯而已乎?” (“这样就够了吗?”) 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 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 尧舜其犹病诸?” 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 怕难于做到吧?” ) ——《论语·宪问》 对话 ■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观点、地位 (1)真理高于一切 (2)最大的哲学贡献是创立了逻辑学。 (3)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评价:对西方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把希腊哲学爱智慧和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一、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二、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 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强调理性 * 1..智者学派出现的主要原因( ) A.古希腊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 B.人成为社会的中心 C.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 D.人们对社会现实和宗教的怀疑 C *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2.关于苏格拉底名言“美德即知识”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 A.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B.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而知识又是美德存在的条件 C.美德就等同于知识 D.没有美德就没有知识 B * 课堂练习 3.公元前5世纪,希腊学者将研究重点从自然转移到“人”本身的主要原因是( ) A.希腊城邦开始形成 B.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C.希腊社会矛盾尖锐 D.学者们对研究自然失去兴趣 B * 4.智者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A.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 B.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C.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 D.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D * 课堂练习 5.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评价不正确是( ) A.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 B.这一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它呼唤人类关注社会、政治与法律,教人们如何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