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职业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

发布:2020-12-27约6.36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职业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结构、专业建设、技术支持及实训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利用学校、企业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就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显着成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研究、实践和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已成为区域经济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成为巩固高职教育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一项迫切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与审计专业高技能人才一直是人力资本市场最为紧缺的资源之一,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本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高职工科类专业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已经比较普遍与成熟,而会计等财经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要求和规律,至今尚未有成熟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学院) 会计与审计专业于 2008 年成立以来,主动更新观念,创造条件,依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自 2010 级开始实施了订单式培养模式,先后与山东威龙公司、人本集团台州十足便利店有限公司、浙江两岸食品 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书》,组建了威龙班、人本班、两岸班等订单班级,累计近 300 名订单学生,对本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实践。经过四年的实践,对本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长效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   ( 一) 互惠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利益融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互惠机制是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动力和纽带。   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其目的是为实现三赢.因此,找准校、企和学生三方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互惠机制,是校企合作实现可持续的保证。学校开设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改善自身的办学环境,联合培养合格人才,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和社会知名度,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企业主要强调经济效益,追求利润,关心学校提供的人才和技术服务是否符合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订单式培养的主体是学生,将来受益最大的也是他们,通过订单培养更好的满足学生及其家长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在办学过程中,校、企、学生之间会出现一些矛盾,如教学计划的修订、教学模式的更改、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变更以及实习与生产计划的冲突等,必须处理好双方矛盾。订单式人才培养签约学生往往认为实习就业缺乏选择性,也容易与企业设置的岗位、待遇等方面产生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协调好三者的关系,建立利益互惠机制。   充分发挥互惠共赢的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校企合作。深化就是要做实,校企双方要开展具体的、实质性合作; 完善就是要丰富合作内容,进行多形式、深层次合作。只有双方加强务实合作,才能促进订单培养可持续发展。订单式   不仅仅是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我们提出了产学研工立体合作模式,特别是要解决企业方面遇到的技术和研发问题,深挖合作潜力,创新了合作模式,深化了利益融合。   ( 二) 保障机制,提供校企合作优质资源   1. 制度保障。学院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是顺利推进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主要有: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创新工程实施办法》、《兼职教师聘任制度》、《毕业生跟踪评价制度》、《顶岗实习三级管理制度》、《实习生考核选拔制度》、《顶岗实习与就业考核制度》等,为校企合作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了具体的措施和充足的经费保障。   2. 师资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性因素,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   专业能否在高起点发展,做精做强,关键在教师队伍。专业建设进入到以提高质量、强化特色、突出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师资队伍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师资队伍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要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技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