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一.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天然药物化学;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生物合成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第四节 结构研究法;第一节 绪 论;
;3.天然药物相关术语;4. 天然药物研究现状;4. 天然药物研究现状;二、天然药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1. 天然药物化学定义及相关术语:;2.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对象 ;2.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对象 ;生理活性成分并不一定真正代表有效成分
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的划分是相对的、发展的
A. 不同类型成分,在不同天然药物中作用不同
B. 原来视为无效成分,可能成为有效成分
C. 过去视为有效成分,被修正、完善
麝香 抗炎成分 麝香酮————多肽
丹参 扩冠 丹参醌————丹参酚酸
D. 加工、代谢等过程,可转化非活性成分为活性成分
;3.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三、天然药物化学发展历史沿革和现状 ;1.原始和萌芽阶段(——18世纪末);2.学科??正形成阶段(19世纪);2.学科真正形成阶段(19世纪);2.学科真正形成阶段(19世纪);3.学科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 ;特点二:波谱技术用于天然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IR: 1944,Pekin-Elmer公司,第一台红外光谱仪
MS: 20世纪,质谱仪
EI、CI,FD,FAB,ESI,MALDI
ESI-TOF,MALDI-TOF
NMR:1953,30MHZ的连续波核磁共振仪
70年代,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仪
1D NMR——2D NMR
30—60—100—300MHz
400—500—600—800—900MHz
UV,X-ray,ORD,CD等;特点三:研究深度、广度、速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深度、广度:机体内源活性物质
微量、水溶性、不稳定、大分子
速度:吗啡————1804-1925
利血平———1952-1956
生物碱:1952前100年,95个
1952-1962,1107个
1962-1972,3443个 ;特点四:生物活性测试普遍开展
单纯的化合物分离————活性跟踪分离
小规模测试——高通量筛选 HTS
high throungput screening;四、天然药物化学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四、天然药物化学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2. 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3. 改进中药制剂剂型——二次开发;4.创新药物研发——原创性研发;5. 扩大药源;第二节 生物合成;一、一次代谢和二次代谢;一、一次代谢和二次代谢;光合作用;二、生物合成假说的提出;二、生物合成假说的提出;二、生物合成假说的提出;三、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甲戊二羟酸途径;桂皮酸途径;氨 基 酸 途 径;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1.选择溶剂考虑因素
2.常见溶剂的种类及其特点
3.常用溶剂提取方法
4.影响溶剂提取效率的因素;溶剂提取法——1.选择溶剂考虑因素:;溶剂提取法——2. 常见溶剂的种类及其特点;溶剂提取法—— 3.常用溶剂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 4.影响溶剂提取效率的因素;二、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1.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1)调节温度 ;加另一种极性相差较大的溶剂——混合溶剂极性改变——部分物质沉淀析出
A. 水/醇法:除去水提液中的水溶性杂质
B. 醇/水法:除去醇提液中的脂溶性杂质
C. 醇/醚法(醇/丙酮法):纯化皂苷;A. 水/醇法——除去水提液中的水溶性杂质;B. 醇/水法:除去醇提液中的脂溶性杂质;C. 醇/醚法(醇/丙酮法):纯化皂苷;酸、碱、两性成分
调节PH——改变的分子存在状态——改变溶解度 ;酸、碱、两性成分
调节PH——改变分子存在状态——改变溶解度
A.酸/碱法(酸提取碱沉淀法):
生物碱的提取、纯化
B.碱/酸法(碱提取酸沉淀法):
黄酮、蒽醌等酚性成分的提取、纯化
C. 调节PH至等电点,沉淀蛋白 ;A.酸/碱法(酸提取碱沉淀法)
——生物碱的提取、纯化;药材(HA);酸、碱成分——加入某种沉淀试剂——水不溶性盐
A.酸性成分 Pb2+、Ba2+ 、Ca2+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