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药师中药药剂学总结.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药药剂学
药典:53(一部)/63 77 85 90 95 00(二部)/05 10(三部)
紫外灭菌:254-257nm
能滤除细菌的是 0.22um 的微孔滤膜
垂熔玻璃漏斗 G3、G4 加压、减压过滤;G6 除菌滤过。
散剂细粉 6、儿科外用最细粉 6、眼用散剂极细粉 9、胶囊填充物细粉 6。
水丸 5-6、起模用粉或盖面包衣用粉 6-7,丸剂包衣极细粉、蜜丸细粉 6
单糖浆为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浓度为 85%(g/ml)或 64.74%(g/g)
糖浆剂含蔗糖量不低于 45%(g/ml)
中药流浸膏剂每 1ml 相当于原药材 1g;浸膏剂每 1g 相当于原药材 2-5g.
含剧毒药的酊剂每 100ml 相当于原药材的 10g;其他每 100ml 相当于原药材的 20g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山梨坦(司盘):月桂 20、棕榈 40、硬脂 60、单油酸 80;O/W、W/O
聚山梨酯(吐温):月桂 20、棕榈 40、硬脂 60;只能 O/W
乳浊液的制备时油、水、胶比例:植物油 4:2:1;液状石蜡 3:2:1;挥发油 2:2:1
胶体溶液质点 1-100nm;乳浊液 0.1-100um;混悬液 0.5-10um
热原:耐热性、滤过性、水溶性、不挥发性、被吸附性
渗透压计算
冰点降低数据法:w=(0.52-a)/b NaCl 的冰点下降度为 0.58 即 w=(0.52-a)/0.58 w-配成 100ml 需加等渗调节剂的量;a-药物的冰点下降度;b-等渗调节剂的冰点下降度; 氯化钠等渗当量法:NaCl%=0.009V-G1E1-G2E2-……G 百分浓度;E 等渗当量 T1/2=0.693/k T90%=0.1054/k
一般注射剂要求 pH4-9,脊椎腔注射剂要求 pH5-8,注射用水 5-7。
注射用大豆油
酸值不大于 0.1;皂化值 188-195;碘值 126-140
空胶囊规格由大到小分为 000, 00, 0, 1, 2, 3, 4, 5 号共 8 种,容积(ml±10%)分别为 1.42、0.95、0.67、0.48、0.37、0.27、0.20、0.13.常用的为 1-3 号。
水丸起模:0.5-1mm
滴丸:固体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状态为:①固体药物以胶体或分子分散,形成固体溶液;②某些难溶性药物形 成胶态或微细的晶粒;③多晶型药物因熔融、骤冷等形成亚稳定型结晶或无定型粉末。液体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状 态为:固态溶液、固态凝胶、固态乳剂。
防止药物水解:①调节 pH 值;②降低温度;③改变溶剂;④制成干燥固体。
防止药物氧化:①降低温度;②避免光线;③驱逐氧气;④添加抗氧剂;⑤控制微量金属离子;⑥适宜的调节 PH 值。
制药卫生 剂型
不得检出项目
口服药
大肠杆菌
表皮或黏膜不完整的局部用药
金葡、铜绿
耳、鼻及呼吸道吸入制剂
金葡、铜绿、大肠杆菌
阴道、尿道
金葡、铜绿、梭菌、白念
直肠给药
金葡、铜绿
含动物组织
沙门
手术、烧伤、严重创伤
无菌
有霉变、长螨者以不合格论。
制备流程
渗辘法
粉碎一润湿一填装一排气一浸渍一渗辘
胶剂
原料处理-煎取胶液-滤过澄清(明矾)-浓缩收胶(酒糖油)-胶凝切胶-干燥包装
制备方法
糖浆剂
热熔法、冷溶法、混合法
酒剂
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回流热浸法
酊剂
稀释法、溶解法、浸渍法、渗漉法
溶液剂
溶解法、稀释法
高分子溶液
溶解法
溶胶
分散法、凝聚法
乳浊液
干胶法、湿胶法、新生皂法、两相交替加入法、机械法;石灰擦剂-新生皂法;鱼肝油-干胶法
混悬液
分散法、凝聚法
软膏剂
研合法、熔和法、乳化法
橡胶膏剂
溶剂法、热压法
栓剂
搓捏法、冷压法、热熔法(水溶性基质)
软胶囊
压制法、滴制法
蜜丸、蜡丸
塑制法
水丸、水蜜 丸
泛指法
糊丸、浓缩 丸
塑制法、泛指法
制颗粒
挤出制粒法、流化喷雾制粒、喷雾干燥制粒
包合物
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超声法
微囊
单凝聚法、复凝聚法
固体分散体
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研磨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
含水量
15-20%
稠浸膏
不检查水分:蜡丸
15%
胶剂、大蜜丸、小蜜丸和浓缩蜜丸
12%
茶剂、水蜜丸、浓缩水蜜丸
颗粒半成品
9%
硬胶囊、糊丸、浓缩水丸
颗粒剂的干燥程度 2%、中药压片颗
HLB 值
增溶剂
15-18
去污剂
13-16
O/W 型乳化剂
8-16
湿润剂
7-9
W/O 型乳化剂
3-8
消泡剂
0.8-3
蜜丸
温度
含水量
相对密度
嫩密
105-115℃
17-20%
1.34
中蜜
116-118℃
14-16%
1.37
老蜜
119-122℃
<10%
1.40
6%
颗粒剂
粒含水量 3-5%、化学药干颗粒 1-3%
5%
干浸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