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种新型POCT凝血酶原时间检测试验评价.doc

发布:2017-09-02约2.3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种新型POCT凝血酶原时间检测试验评价摘要:目的:评价电阻抗法凝血酶原时间检测与自动凝血仪检测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10例患者末梢血的凝血酶原时间及INR,并与本实验室的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的PT和INR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8和0.9832。结论:电阻抗法凝血酶原时间检测与自动凝血仪检测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于社区或床旁进行PT快速检测。 关键词:电阻抗 凝血酶原检测 自动凝血分析 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是临床口服抗凝剂患者必须长期监测的一个指标[1],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都可以进行PT检测,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应用全自动凝血仪检测PT耗费患者时间和精力过多,有可能会造成部分危险情况的发生。POCT凝血酶原时间检测是一种新型的床旁凝血酶原检测方法,利用阻抗的原理,取受试者1滴末梢血进行检测,简便、快速。本文对POCT法凝血酶原时间检测与全自动凝血分析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以评估POCT法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的临床应用前景。 1.材料和方法 1.1试剂和仪器 1.1.1凝血酶原时间检测条(电阻抗法)(美国Biosite.公司生产,规格:48人份/盒;批号:220444;失效期:2010年8月;条码:G38CK) 1.1.2凝血酶原检测试剂盒(IL公司,美国,批号:0398467) 1.1.3ACL-TOP全自动凝血功能检测仪(IL公司,美国) 1.2受试者 1.2.1入选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上,因换瓣或患有房颤等需要服用华发林进行抗凝的患者。 1.2.2知情同意所有受试者同意参加该研究项目而自愿接受采集的手指血。 1.3标本采集 1.3.1对每一入选者采集静脉血并用枸橼酸钠抗凝,用于实验室PT和INR检测,并在采集静脉血的前后1小时内采集手指末梢血进行PT和INR测试。 1.3.2标本处理和保存 静脉血标本在采集后2小时内测试;末梢血标本采集后立即测试。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7.0软件,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2.结果 2.1两种方法PT检测结果相关方程为:y=1.4407x-4.3929,相关系数r=0.9828,详见图1。 2.2两种方法INR检测结果相关方程为:y=0.9124x-0.119,相关系数r=0.9832,详见图2。 3.结论 阻抗法凝血酶原时间检测与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的检测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且其检测方便,在床旁和社区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4.讨论 口服抗凝剂有效安全剂量范围狭窄,不同患者以及同一患者在不同的时间里,对标准剂量的反应也会大不相同。因此,接受口服抗凝剂治疗的患者必须经常进行抗凝监测,及时调整剂量,以确保抗凝治疗的安全性与最大功效[2、5]。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是监测口服抗凝剂治疗的主要指标。将以秒为单位的PT值进行标化,转换成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使得不同实验室测定的PT结果具有了可比性,弥补了PT方法之间的差异,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3]。 费力,如遇紧急情况,如出血,临床医生无法尽快获悉患者体内出凝血水平,及时作出诊治[4]。 POCT是一种即刻床旁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方便的特点。2000年前后出现了POCT的凝血酶原时间检测试剂,其原理是:向测试条加入一大滴末梢血后,血液被吸入检测区与检测试剂相混合,启动凝血过程最终形成血凝块。分析仪可以检测出样本阻抗的变化,根据阻抗的变化计算出PT和INR并显示在分析仪的屏幕上,使得检测可在患者身边进行,减少了操作的中间环节,缩短了检测时间,减少了患者的奔波。然而其检测结果与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的结果有没有可比性是影响其临床应用的重要一点。 本实验研究了110例口服抗凝药的患者的结果发现,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PT、INR值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8和0.9832。证明作为一个POCT试验,阻抗法凝血酶原时间检测与全自动凝血仪的检测结果有很好的可比性,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较为准确的结果,为其做出正确的临床判断提供帮助。该方法作为全自动分析的辅助,应该有比较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朱立华主编.实验诊断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4:130-177. [2]Baglin TP, Keeling DM, Watson HG; British Committee for Standards in Haematology. Guidelines on oral anticoagulation (warfarin):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