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七课_个人收入的分配(新人教必修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深化拓展 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要达到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首先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然后,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地区和其他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富裕,不是两极分化;也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既要正确看待收入差距问题,反对两极分化;又要正确认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不仅不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而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反对平均主义。 (4)在由“先富”到“共富”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确存在相当程度的贫富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对此,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一方面,适当的、合理范围内的收入差距与共同富裕的目标并不矛盾;另一方面,国家必须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采取相应措施,遏制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势头,以实现社会公平。 (2010年高考山东卷)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 ) 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例 【解析】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故A不选;我国的工作中心仍然是经济建设,故不选C;D注重的是效率问题,与题意不符,故不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正、和谐,B正确切题,故选B。 【答案】 B 【点拨】 “社会公平”是近几年高考考查比较频繁的知识点,要注意系统掌握相关知识。 本课知识归纳 社会生活链接 改变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背景材料】 (链接生活实例!) 材料1:中国贫富差距已超过合理界限 2010年9月19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指出,200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75,2009年的这一数字已经到了0.5。在国际上,一般认为基尼系数低于0.3是平均主义分配,0.3~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合理,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就意味着出现了两极分化。国际上一般把基尼系数大于0.4作为警戒线。 材料2:“十二五”收入分配走向“橄榄型”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 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命题视角】 (打开思维之窗!) 命题角度1: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意义。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命题角度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命题角度3: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2)如何处理: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创新设计】 (提升做题能力!) 2010年9月13日,温家宝在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上表示,我们现在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公。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逐步改变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这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运用经济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