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做到必须百分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能做到必须百分百
新春伊始,对于北京统计人来说,最大的喜事之一是经过全市公众投票评选的30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中,有了统计人的身影。她就是怀柔区统计局综合科科长石凤银。北京统计系统公务员获此殊荣者,惟此一人。
大家在为她高兴的同时,不禁要问:她为什么会获得这个荣誉?作为从事统计工作的公务员,她哪些方面做到了让“人民满意”?为了寻找这些答案,记者来到怀柔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怀柔调查队,对石凤银以及熟悉她的同事们进行了采访。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直播。石凤银认为,精通统计业务,是当好公务员的前提条件
“她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直播。她在工作中,每个细节都会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卓越。这样一种要求也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们。”综合科刘慧娟谈及石凤银如是说。
“直播”精神的背后,是石凤银对每一件工作精益求精,每一天都力争交出满意的答卷。
翻看石凤银的工作、学习经历,不是很长,但很精彩。
1995年,石凤银大学毕业来到怀柔统计局时,怀揣的是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的毕业证书。通过她多年如一日地刻苦努力,工作和学习相辅相成。2006年,被评为高级统计师职称;2007年,考取了高级调查分析师证书;2008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专业硕士学位,成为怀柔局队职称最高、学位最高的“双高”人才。
工作上,石凤银如“消防队长”般,先后在信息科、普查中心、工交科、综合科、经济普查办公室、人口普查办公室工作,无论在哪个科室,她都很快成为核心,随后就是和同事们一道钻研业务、认真调研,带出一只团结奋进、善于思考、业绩突出的统计队伍。
“来到统计局之后,我才发现,统计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工作,不是简单的加加减减,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干不好统计,工作促使我不断学习。”石凤银如是说。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因为学习是一种习惯。这简单的话语背后,是这样一些镜头:工作稍有闲暇,别人在喝水聊天,她却在利用计算器键盘苦练数字录入指法;每天晚上9点,把女儿哄睡之后,她埋头灯下书笔相伴,学习相关业务知识;节假日,她乘坐公共汽车奔赴几十里路到人民大学进修学习……
应用统计基础、宏观经济分析、普查和调查、会计、数据库……,石凤银攻克了一个个学习和技能难关,从统计专业的门外汉,逐渐成为统计业务专家。
“在最初,也有人对我冷嘲热讽,认为学那些东西没用。我是在作秀,但这个‘秀’,我坚持了15年,以后还要‘秀’下去。事实上,我抽时间学的很多东西,后来都用上了。如苦练打字和数字录入,在1%人口抽样调查汇总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会计知识,搞经济普查时分析财务报表用上了:考调查分析师,让我对统计认识更为深刻,帮助我更好地撰写综合统计报告。”“书到用时方恨少。学的东西在那儿放着,没准哪天就帮上大忙了,就能更好地工作了,说大一点,就能更好地履职尽责,为人民服务了!”石凤银言道。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团队学习力的提高比个人技能提升更重要。为了提升团队学习力,石凤银总是把自己的学习精神和方法与同事们分享,激发大家在工作中不断产生学习的乐趣。
学习产生的效果在工作中立竿见影。15年中,石凤银4次立功、4次受嘉奖、5次被评为全国统计系统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还荣获北京市“巾帼建功”标兵、“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称号。而其所在的工交科也被怀柔区妇联授予“巾帼文明示范岗”,并多次被市局总队评为北京市统计系统先进集体。
“狠”才能强迫自己创新。工作才会尽可能完美。石凤银认为,把个人贡献最大化,是公务员的天职和使命
工作作风非常扎实,业务知识非常精通,学习非常认真刻苦,为人非常谦和诚实。石凤银就是《致加西亚的信》中的信使罗文,不管领导交来怎样的工作,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她完成的工作一定是一个近似于完美的结果。这是怀柔区经济社会调查队曹友贤副队长对石凤银的评价。
石凤银干工作有一种“狠劲”。这个“狠”,一是表现在时间上,二是表现在质量上。她干工作从不拖拉,基本上都要提前完成。白天干不完,晚上干,工作日干不完,节假日干。因为对自己“狠”,石凤银要求自己在每项工作中都必须创新,有所突破。
2005年,石凤银担任工交科长后,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她认真进行思考:企业为什么不愿意报表?我们的操作流程有没有不切合实际的地方?哪些指标可以避免重复收集?这些思考的结果,就是一整套报表流程和制度的优化。“自从石科长上任以来,企业自主记台账的多了,迟报的少了,拒报的没有了。”一位从事镇乡工业统计的干部反映。数据准了,统计部门给各级党委政府提供的政策建议就更加符合实际,政策对路,经济发展,最后得到实惠的还是人民群众。
2010年,对统计部门来说最大的任务就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