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百分百智囊”贾诩.pdf

发布:2017-06-15约5.4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维普资讯 文史知识 “百分百智囊贾诩 口马大勇 在三《国演义》中,高智商的人物可说车载斗量,但若仿毛泽 东的名言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聪明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 做聪明事不做蠢事”划定一个标准,那就恐怕绝大多数智者都要 因达不到标准而落马了。表现平平如张昭、孙乾辈暂且不提,即便 孔明、庞统、司马懿这些高级智囊也未能例外。可能不大有人意识 得到:终其一生未曾失手、即成功率在百分之百的智者,在三《国 演义》中其实屈指仅可得二三子而已,其中就有名不见经传的贾 诩一个。故而按时尚的港片命名之例,我称之为百“分百智囊”。 说他名“不见经传”,并非故意贬低。贾诩在三《国演义》中出场 只三数次,比照干脆没有台词或仅有一两句台词的群“众演员”似 乎略见体面,但也只是属稍高于跑“龙套”层次的小配角,绝不会有 几个读者把眼球聚光到此人身上,令他形成什么“品牌价值”而能 如今日之李咏、王小、r那样灿烂的。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配角, 在一系列有关历史走向的大事上却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从而令 一 部汉末历史,在他出色的大脑和三寸不烂之舌作用下屡次转弯。 说人“民创造历史”?诚然。不过我看,个人(包括英雄或枭雄)的力 量也不可忽视,说不定有时比那个抽象的人“民”还大得多呢! 贾诩是在一个灰暗昏乱的背景下走上历史舞台的。他本是西 82 维普资讯 文学形象 凉地区两个土匪加恶棍式的军阀李催和郭汜的帐前谋士。且说王 允双掌连环计,在女“将军”貂蝉的眼泪刺激下,那位欣喜若狂、自 以为马上要登基、正大位的董太师,被他义子吕布的方天画戟刺 了个对穿。如何处置董卓馀部?前一刻还那么聪明冷静的王允司 徒,面对这个问题时表现得竞完全像一个白痴。杀蔡邕,失人心, 是他第一个失算;在李、郭二人表现出强烈的投“诚”意愿时,义正 词严地予以拒绝,放弃了获得和平休养的机会,是他第二个失算。 在李催准备求“赦不得,各自逃生可也”、现出一副脓包表情之际, 贾诩出场了。他劝李催道: 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缚君矣。不若诱集陕人,并 本部军马,杀入长安,与董卓报仇。事济,奉朝廷以正天下;若 其不胜,走亦未迟。(第九回) 话不长,道理讲得很清楚,不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么?你们 没有了军队,就什么都不是了,只剩下亡命天涯、早晚落网一条 路。现在没有退路,何不纠集人马为董卓报仇?不行了再逃命也不 晚嘛!事实证明,从李、郭的立场上看,贾诩的这个选择是对的。 李、郭二人杀人长安,制造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浩劫,他们自己也很 得实惠,分别位至大司马、大将军,实际把持了风雨飘摇的小朝 廷。所以毛宗岗在此有深深的叹息:“只贾诩一言,便使长安大乱。 武士兵端,起于说士舌端,可畏哉!”此乃贾诩首次为人设策之成 功,也是他“失足”的开始。尽管他也怀着经纶天下之志,屡“劝” 李、郭抚“安百姓,招纳贤豪,自是朝廷微有生意”(第十回),可是 那两个恶棍又岂是贾诩能左右的?当李、郭对汉天子及百官肆恶 之际.贾诩恐怕也只有隐忍和追悔了。 在第十三回有这样一段叙述: 却说李催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贾诩屡谏不听。侍 中杨琦密奏帝曰:“臣观贾诩虽为李催腹心,然实未尝忘君, 83 维普资讯 文史击a-Lo. 陛下当与谋之。”正说之间,贾诩来到。帝乃屏退左右,泣谕诩 日:“卿能怜汉朝,救朕命乎?”诩拜伏于地日:“固臣所愿也。 陛下且勿言,臣自图之?” 如果说前面的贾}j习错走一步,以至因党“恶”而“受人唾骂” (第十回毛批),这一笔则写出贾诩错综复杂的内心活动和真实的 品格 他与李、郭并非一丘之貉,当小皇帝如此哀求,他很诚恳地 应承了下来,并很快乘机会散布流言,瓦解了李催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