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考试现存问题及改革方式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校考试现存问题及改革方式思考
摘要:考试已成为高等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因为定位错误而导致局限性大、形式僵化等诸多弊端。希望通过对考试现存问题的分析及改革方式的思考,合理地利用考试机制,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能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新时代大学生。
关键词:高校考试 考试目的 问题
考试现已成为高校教育中衡量教与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也是大家普遍认同的较为公平的学业评价手段,几乎所有高校都以学科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的优劣。建立科学的考试管理制度,是保证考试工作有序进行,客观、公正、准确地检验教学质量,促进教风建设的前提条件。高校教学中的学科考试与初、高中的应试教育考试目的是截然不同的,其根本宗旨应该是督促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本领,将来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大多数高校现有的考试,基本都背离了考试的初衷,成了一种形式、一个过场、甚至一种错误的导向,危害甚大。正确认识考试在教学管理和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作用,对于探讨高校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如何进行考试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已明显不适应当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需要,其导向作用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点,而忽视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目的不清,在考试内容、形式、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1.考试内容局限性大
考试内容的局限性表现为横向局限和纵向局限两种。考试内容大多都是由教师围绕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确定,这实际上把考核范围横向限定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那么课堂笔记和考试复习资料就成了学生应付考试的救命稻草。考试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变得越来越窄,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另外,由于考试范围的确定,扼杀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对学科技术的纵向发展更是无人问津。这样的情况导致了考试的成绩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谈不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深层次的理解。
2.考试形式单一、僵化
多年来,高校考试形式存在如下特点: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形式多,口试、答辩方式少;理论考试多,实践应用能力考试少;一次考试定结论多,数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少。期末闭卷考试是现在大部分课程成绩评定的基本方法。诚然,闭卷考试评分比较客观、公正,成绩可以较准确地进行量化,教师实际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但是这种方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考试成绩既不能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也不能避免一些偶发因素如疾病、心理状态等对考试效果的影响;另一方面,闭卷形式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基本公式、基本概念的记忆上,忽略对知识点的综合分析和理解,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一次性考试也不利于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3.考试本身的定位错误
高等学校的课程考试,其目的是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运用能力,而现有的考试却成了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的主要依据,有失偏颇。虽然考试本身的结束代表着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完成,但是课程教学并没有达到实际课程要求的目的。过多地提升考试的地位,致使学生根本不关心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而是想方设法甚至不择手段的研究如何能顺利通过考试。这种现象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思考和思维的创新拓展,使学生沦为考试的奴隶。
高校考试现存的种种弊端误导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真正目的和意义,降低了学生自身的竞争力,影响了高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缓。
二、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高校管理者和高校教师必须明确,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选拔性教育,而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所以,高校考核评价体系应该尽量取消百分制,而多采用等级制和评语制等办法。这样既能减轻考试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消除学生对考试的逆反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更全面、更公正地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出一个更科学更有意义的评价。
2.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该是通过课堂提问、课堂演示、实践操作和课后作业等多种途径来综合评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大过程考核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而不能单单以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即使是用期末考试来进行考核的课程,也应根据课程特点不同、要求不同,采取不同的考核形式。闭卷笔试能够准确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运用程度、理解记忆程度和书面表达能力;开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课程理解程度和对知识灵活运用的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