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不同渗透率对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doc

发布:2017-04-06约3.72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不同渗透率对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   摘 要:当气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成为性质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的单一相态,对物料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强的溶解能力。利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把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溶剂溶解入原油,降低原油黏度,可提高采收率。本次研究在不同渗透率情况下,稠油黏度、温度、压力和注入量对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油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渗透率;黏度   中图分类号: TE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83-2   0 引言   稠油开采难度大,目前广泛采用的技术是热力开采技术,如蒸汽吞吐和蒸汽驱。CO2具有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低的特点,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性质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密度接近液体,但黏度却与气体相类似,扩散系数是液体的100倍,因而具有极强的溶解能力,可提高蒸汽的吞吐效果。[1]   本次研究通过实验数据,找到地层渗透率同温度、压力、原油黏度等因素交互作用对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油效果的影响趋势。   1 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替实验研究   1.1 实验方案设计   1.1.1 实验方法选取   实验采用正交设计法。正交设计法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通过从全面实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实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2]   1.1.2 实验稠油选取   选取稠油油样,并进行黏度测定,见表1。   1.1.3 实验岩心选取   选取稠油4种不同渗透率的岩心16块,按照标准方法,对其特性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见表2。[3]   表1 实验用稠油性质   [序号\amp;油样\amp;黏度\amp;实验取值\amp;1   2   3   4\amp;1#   2#   3#   4#\amp;5080   10100   24500   49200\amp;5000   10000   25000   50000\amp;]   表2 实验用岩心性质   [序号\amp;长度(cm)\amp;直径(cm)\amp;孔隙度\amp;渗透率(mD)\amp;实验取值(mD)\amp;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amp;3.50   3.50   3.51   3.50   3.50   3.50   3.50   3.50   3.50   3.50   3.50   3.50   3.50   3.50   3.50   3.50\amp;2.54   2.53   2.54   2.52   2.54   2.53   2.54   2.52   2.54   2.53   2.54   2.52   2.54   2.53   2.54   2.52\amp;23.6   23.4   23.5   26.4   26.6   26.4   26.5   23.4   28.6   28.4   28.5   28.4   29.6   26.4   28.5   27.4\amp;50.3   49.6   49.8   49.6   250.3   245.6   243.8   516.6   1250.3   1209.6   1204.8   1235.4   2550.   2504.6   2499.2   2469.6\amp;50   50   50   50   250   250   250   250   1200   1200   1200   1200   2500   2500   2500   2500\amp;]   1.1.4 实验方案的制定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超临界CO2 驱油实验。选择5因素,4水平进行实验。[4]   表3 正交设计表   [因素水平\amp;渗透率   (md)\amp;黏度   (mPa.s)\amp;温度   (℃)\amp;压力   (MPa)\amp;注入量   (PV)\amp;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amp;50   250   1200   2500\amp;5000   10000   25000   50000\amp;40   60   80   100\amp;8   10   12   15\amp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