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6.望庐山瀑布——教案.docx

发布:2017-05-04约1.5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6.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 引入 1.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来旅游也能增长见识。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江西的庐山去游览一番。 2.出示庐山的图片,请大家说一说感受。(可以用自己积累的四字词语来形容) →看来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不少! 3.古今中外,也有许多的文人墨客被它的景色深深吸引。他们还在那里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游览庐山后写下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请孩子们拿起手来一起写,写完之后,请同学们齐读。) 二、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听朗诵。 3.请个别同学来读一读。 4.再次齐读古诗。 三、学生字。 1.同学们齐读词语。 2.请个别同学来读一读。 ——重点区别:炉和庐→练习(炉:与火有关,庐与茅屋有关) (炉)火 三顾茅(庐) 壁(炉) (庐)山 庐山:这像是谁住的地方呀?(这不像是仙人住的地方吗,李白来到这美丽的庐山,他感觉就像来到了仙境一样,心中的豪情万丈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古诗。)→再次齐读古诗。 3.学习词语。(请同桌两个同学相互读一读。) 四、初步了解故事意思。 1.诗人李白对我们说:“读诗要讲究方法,要一边读诗,一边想画面。”——读诗书,想画面 →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学习第一句古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A.(1)太阳高高照射的香炉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烟雾。 (2)紫色的烟雾是什么样子的? (3)(出示相应的图片) (4)请个别同学来读一读,要体现出这美妙的感受。 (5)齐读。 B. (1)读古诗,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出示瀑布的图片,说一说这瀑布像什么 (3)如果,你站在瀑布脚下抬头仰望这瀑布,你会有什么感觉?——很高、雄伟、壮观 (4)那我们一起来读出这种感觉。 2.(诗人写到这里,觉得这样还不能表现出这自己心里对着瀑布的感受,所以他提笔又写下了后面的一句。)学习第二句古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请个别同学来读一读这一句古诗。(评价:我听出了有三百尺的瀑布啦,谁再来试一试……) (2)同学们,这瀑布真有三千尺高吗?(我们的教室大概有十尺高,三千尺可有三百间教室重叠这么高呀。)那么诗人这样写,究竟想说明什么呢? →说明瀑布很高。我们的诗人最善于用这样的数字来夸张地说明事物很高、很深……那我们还学过李白的什么作品,也采用了这种利用数字来夸张的描写一种事物的。 →《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可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看来你是一个读诗的高手,我们掌声鼓励一下。)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全班齐读诗句。 (4)这瀑布太高太高了,李白已经分不清楚这瀑布是从山上流下来的,还是从银河落下来的,所以他用了一个字“疑”。(这个字就说明了瀑布真的很高很高,就好像是从天上的银河留下来的一样。) (5)这句诗可是描写瀑布的千古名句呀,让我们来读出瀑布的气势,好吗? (6)出示图片:如果你现在站在中国第一大黄果树瀑布的脚下,这时你会不由自主地吟诵哪句古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拓展延伸 1.看来,大自然真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呀,它也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我们在享受大自然的魅力景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带给我们的知??。 2.让我再来感受一下,自由朗诵古诗(配音乐)。 3.请个别同学来读一读。(随机点评) 4.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看着老师的板书背出这首古诗呢?(一起来)→补充完板书 5.那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让我们怀着和诗人一样的对大自然、祖国山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一起再来朗诵一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