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边金融服务贸易出口潜力及贸易壁垒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双边金融服务贸易出口潜力及贸易壁垒研究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产品,在我国双边贸易中也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双边金融服务贸易出口潜力及贸易壁垒研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为我国的贸易提供借鉴。
关键词:金融服务 出口贸易 贸易壁垒
在我国乃至世界上,金融服务在经济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对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金融业极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优化了国际服务贸易结构。据联合国数据显示:在2004年世界金融服务出口1241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为6.1%,而到2013年世界金融服务出口达到3471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上升到7.19%。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双边金融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其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根据我国公开数据显示:在2004-2013年,中国双边金融服务出口额从1.76亿美元提高到21.4亿美元,年均增长65.7%。
一、中国双边金融服务的出口潜力
第一,在与中国有金融服务贸易往来的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中,总体“贸易过度”的有11个,总体“贸易不足”的有19个。其中卢森堡是中国金融服务贸易最频繁的国家,在有数据显示的2005-2014年中,中国对其金融服务出口的实际值是估计值的15倍;丹麦是中国金融服务贸易最少的国家,中国对其金融服务出口的实际值仅有估计值的5%。这也说明了中国双边金融服务的出口潜力巨大,在未来很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中国金融服务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日本和欧盟,其中,2005年以来,中国对美国的金融服务出口也出现严重“贸易过度”状态,同时这种状态还呈现上升的趋势,在2013年,中美金融服务出口实际值达到估计值的7.15倍。在欧盟中的大多数国家,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都存在过度的现象,早在2010年,英国市场开始达到饱和状态。日本是中国主要金融服务出口国家当中一个贸易不足的国家,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2008-2013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在2013年,实际值只有估计值的35%,这些数据说明中国对日本的金融服务出口不足,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第三,在贸易不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中,主要存在于一些小国家,在这些国家中实际值只有估计值的30%不到。通过深入材料,仔细研究发现,虽然这些国家都是“小型”市场,但却是中国金融服务出口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贸易额不到500万美元,但是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需要调整中国金融服务出口的方向和策略,将这些国家作为优先发展对象。
二、双边金融服务贸易壁垒逐步消除
中国双边金融服务贸易出口受到贸易壁垒的存在限制,导致贸易出口存在困难,在进入别国时,也无疑增加了经营成本,但是这种成本本来是不应该国内金融机构负担的。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歧视,本国的金融机构可以拥有价格上的优势,利用价格来阻挡新的竞争者进入,这种做法的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存在,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双边金融服务贸易出口。因此,针对外国金融机构的贸易壁垒,有悖于效率与公平的原则,也阻碍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脚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必要性逐渐的消失,扩大金融服务贸易也是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一)经济发展的要求
现阶段,世界各国经济逐渐的融合为一体,脱离国际市场的国家必然会被淘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推动了金融服务全球化。在国家贸易中,跨国公司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为各国的经济贸易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全球中跨国公司需要各国金融业能够提供相应的服务,这就不可避免的将促进各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金融服务行业作为跨国公司的重要合作力量,其不断发展必将会减少金融服务贸易壁垒。另外,随着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推动,极大地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要想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融入到其中,就必须要打破金融服务贸易壁垒。
(二)金融发展的内在要求
著名的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曾经指出: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银行资产在金融总资产的比重逐渐减下降。这种情景下,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诞生,随着各国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各种新的金融工具出现,使得金融机构同质化现象严重,这导致了各个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和经营业务的同质化,无疑增加了各个金融机构的竞争,这成为推动金融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在此种大背景下,开拓国外市场成为了金融机构后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各大金融机构利用自身的实力,将金融服务推广到世界上每一个需要的企业,以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各金融机构推动金融资产的全球组合,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因此,在全球金融发展的大环境下贸易壁垒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