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第九章大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民法学第九章课件大纲
第九章:诉讼时效与期间
(教材第十章)
第一节: 时效的概述
第二节:诉讼时效
第三节: 期 限
第一节:时效的概述
一、时效的概念与特征
(一)时效的概念
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即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制度。
(二)时效的特征
1、必须具有一定的事实状态
2、必须持续一定时间
3、发生一定的法律后果
二、时效的种类:取得与消灭时效
(一)取得时效 (《物权法》)
指占有他人财产,持续达到法定期限,可依法取得财产所有权的时效。一般要求取得者为善意、公开的行为
(二)消灭时效 (我国规制)
指债权人在一定时期内不行使权利而导致权利丧失的法律制度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诉讼时效是指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经过法定的时间,即依法产生该项权利不再受法律保护的制度。
(一)具有三个构成要素:
1、有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状态存在
2、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状态持续到了法定的期间
3、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状态引起了其丧失胜诉权法
律后果
(二)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权利预定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不行使权利,便发生该权利终止的法律后果。期间届满权利消灭。
1、二者构成要件不同:前须同时具备两个要件:后只须一个要件
2、二者适用对象不同:前适用请求权;后形成权
3、二者法律效力不同:前实体权利并不消灭;后消灭实体权利
4、二者期间性质不同:前可变期间;后不变期间
5、二者表述不同:前为诉讼时限;后为权利存在期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一)依据的法律:《民法通则》《诉讼时效若干规 定》
(二)法律效力: 超过诉讼时效期限,消灭 胜诉权,实体权利未消灭
三、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一)债权请求权 债产生的六种原因
(二)物上请求权 所有权确认等请求
(三)人身请求权 三养等人身权利
三、诉讼时效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分类
(一)诉讼时效期间的概念
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
法律特征:
1、诉讼时效期间属于法定期间
2、诉讼时效期间是可变期间 (适用中止、中断和延长)
3、是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期间
(二)诉讼时效期间的分类
1、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二年)
2、特殊诉讼时效期间(短于或长于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1)短于诉讼时效期间(通则136条四种)
(2)长于诉讼时效期间(合同法129条)
(3)最长于诉讼时效期间(通则137条)
四、诉讼时效的开始、中止 、中断与延长
(一)诉讼时效开始 (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合同法》《海商法》《国家赔偿法》等确定)
1、一般债权请求时效(有无约定履行期限开始)
2、附条件 、附期限的请求时效(成就与到达开始)
3、侵权行为发生的赔偿请求权(知道开始)
(二)诉讼时效的中止
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
请求权,暂停时效期间的进行,等有关原因消除后,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1、法定期限: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 个月
2、法定事由:不可抗力与其他障碍
3、法律效力:根据通则139条规定
(三)诉讼时效中断
诉讼时效进行中,因法定事由的发生,致使已进行的诉讼时效全部归于无效,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1、法定事由 (起诉、请求、同意)
2、法律效力(已经过时间无效)
3、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三点)
(1)发生的事由不同 (能否依意表决定)
(2)发生的时间不同(6个月和任何时段)
(3)法律效果不同(合并与重新计算)
(四)诉讼时效期间的延长
1、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法院一般不予保护(通则第137条 )
2、有特殊情况的,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第三节:期 限
一、期限的概念
(一)期间 :指从时间的某一特定点到另 一特定点所经过的时间。
(二)期日 :是指不可分割的时间。即某 一天的 确定。
三、时期限的计算
(一)计算单位
民法所称的期间,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