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第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hd-qw 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水文地质学 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4.1概述(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形式) 一、研究对象及其特征 1、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结合水 液态水(重力水、毛细水) 固态、气态水 2、地下水与地表水最大区别在于储存和运移;地下水的运动通道非常复杂,地表水(河流)是占满整个过水断面,而地下水水流通过的断面小于地质断面。 注意区别:过水断面与实际过水断面。 §4.1概述(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形式) 一 3、假想水流的性质: (1)任一断面上假想水流的流量与实际水流的流量相等。 (2)任一断面上假想水流的水位与实际水流的水位相等。 (3)假想水流和实际水流所克服的阻力相等。 4、渗流:符合以上三条的地下水在岩土体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流。 渗流场:发生渗流的空间区域叫做渗流场。 §4.1概述(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形式) 二、重力水运动的形式 1、地下水流态的类型 (1)??? 层流运动:在岩土体空隙中渗流时,水质点作有秩序的、互相不混杂的运动。 (2)??? 紊流运动:当流速加大,水质点作无秩序的、互相混杂、流线极不规则的运动。 一般空隙狭小重力水受介质的吸引力较大,多作层流运动。只有当裂隙发育或岩溶发育地带,水的流速大,呈紊流运动。另外,在抽水井附近小范围内,当井内水位降落很大时,地下水的流速很大,也呈紊流运动。 §4.1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形式 2、地下水运动的类型 (1)稳定流:在渗流场内各个运动要素不随时间改变。 (2)非稳定流:在渗流场中任意点的运动要素都随时间而变化。 运动要素包括:地下水水流方向,运动速度,流量等。 §4.2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4.2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852――1856年 四年的实验 二、线性渗透定律—达西定律 Q=KFI=KFh/L 流量Q=VF 比较两式 V=KI 图4—2 过水断面ω(斜阴线部分)与实际过水断面ω(直阴线部分) 颗粒边缘涂黑部分为夸大表示的结合水 §4.2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三、公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1、渗透流速V(与实际流速u):uV 2、水力梯度 (1)??? 沿着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 (2)??? 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上为克服摩擦阻力所耗失的机械能。 (3)??? 驱动力。 §4.2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3、渗透系数 (1)单位与速度相同,但是不等于速度单位。 (2)可以定量说明岩石的透水性能,是表征透水性能的定量指标。 (3)渗透系数与液体的性质有关,与容重和粘滞性有关。 根据渗透系数大小,可将岩石分类: §4.2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4.2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四、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 1、并非任何渗流都适用。Re雷诺数介于1~10的层流运动才符合达西定律。 2、天然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地下水流是服从达西定律的。 3、不仅适用于垂直运动,也适用于其它任意方向的地下水运动。 §4.2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五、非线性渗透定律—折才定律 六、达西定律应用举例 1、计算单宽流量 2、分析等水位线图 3、判断岩石透水性或含水层 厚度的变化 4、其它公式的基础 §4.3 流网 一、基本定义 1、流网:在渗流场的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组成的网格。 2、流线:渗流场中某一瞬间的一条线,线上各个水质点在此瞬时的流向均与此线相切。(拍照定格) 3、迹线:渗流场中某一时间段内某一水质点的运动轨迹。(连续摄影) §4.3 流网 二、含水介质的类型: 按照岩土体渗透系数大小划分: §4.3 流网 三 2、按照渗透系数是否随空间位置变化划分:均质含水层,非均质含水层。 (1)??? 均质含水层:整个渗流场中渗透系数处处相等,即渗透系数不随空间位置变化而变化。K=常量。 (2)??? 非均质含水层:渗流场中渗透系数不相等,随空间位置而变化。K=f(x,y,z) §4.3 流网 三 3、按照渗透系数是否随渗流方向改变划分为:各向同性,各向异性 (1)??? 各向同性:同一地点不同方向上渗透系数均相等,即渗透系数不随渗流方向而变化。Kx=Ky=Kz §4.3 流网 三 3、按照渗透系数是否随渗流方向改变划分为:各向同性,各向异性 (2)各向异性:同一地点不同方向上渗透系数都不相等,即渗透系数随方向变化。Kx ≠ Ky ≠ Kz 。典型例证:黄土。 非均质含水层 §4.3 流网 四、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流网 1、流网的绘制(步骤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