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重点
总论
1、《颅囟经》是我国现在最早的儿科专著;北宋钱乙编写了《小儿药证直诀》;南宋刘昉《幼幼新书》;明代万全《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片玉心书》。
2、小儿年龄分期:胎儿期(受孕至分娩断脐)、新生儿期(脐带结扎至满28d);婴儿期(出生后至1周岁)、幼儿期(1周岁指3周岁)、学龄前期(3周岁至6-7周岁)、学龄期(6-7周岁至青春期来临前)、青春期。
3、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kg(男婴3.3±0.4,女婴3.2±0.4)。≤6月=出生体重+月龄*0.7;7-12月=6+月龄*0.25;2-12岁=年龄*2+8.
4、出身时平均为50cm,第一年约25cm,前3个月11-12cm,第二年约10cm;2-12岁估算公式为:年龄*7+70。
5、平衡与大运动:抬头:新生儿1-2s,3个月较稳,4个月稳;坐:6月双手撑坐,8月坐稳;翻身:7月;爬:8-9月双上肢向前爬;11月站;15月走;24月双足并跳;30月独足跳。
6、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7、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8、三有余,四不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阳常有余;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阴常不足。
9、儿科望诊包括总体望诊(望神色、望形态)和部分望诊(审苗窍、察指纹、辨斑疹、察二便)。
10、指纹的辨证纲要: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红主寒、紫主热、青主燥、黑主瘀。
11、一指定三关:医者用食指或拇指同时按压寸关尺三部,并以轻中重三种不同指力,取浮中沉三候,来体会小儿脉象的变化。
各论
(一)新生儿黄疸
胆红素代谢特点:1.胆红素生成较多;2.转运胆红素的能力不足;3.肝功能发育未完善;4.肠肝循环。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2%,因此极易出现黄疸。
鉴别:
1.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续到3-4周,一般情况良好。
2.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出生24h内),发展快,黄色明显,也可能消退后再次出现,或黄疸出现迟,持续不退,日渐加重。肝脾可见肿大,精神倦怠,不欲吮乳。可见导致病理黄疸的原发疾病症状。
治疗:1.组织胆红素入脑;2.降低血清胆红素:光疗(蓝光照射,波长420-470mm);换血;药物治疗;
(二)肺炎
病理变化:以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为主。细菌性肺炎以肺实质受累为主,病毒性肺炎则以间质受累为主。
临床表现:症状:1.发热;2.咳嗽;3.气促;4.常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腹泻、呕吐等全身症状。新生儿肺炎常无上述表现,仅见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体征:呼吸增快,可见鼻翼扇动和三凹征;口周、鼻唇沟发绀,肺部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罗音。X线胸片可见肺部斑片影。
(三)小儿腹泻
治疗:
1、口服补液(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
2、静脉补液:第1天补液:1.总量:包括补充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轻度90-120mL/kg,中度120-150mL/kg,重度:150-180mL/kg。2.溶液种类: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含钠液。3.输液速度:累计损失量应在8-12h内补完,约每小时8-10ml/kg;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速度宜慢,于12-16h内补完,约每小时5mL/kg。4.纠正酸中毒。5.纠正低钾;6.纠正低钙、低镁。第2天及以后补液:主要是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
(四)病毒性心肌炎
诊断要点:
临床诊断依据: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2.心脏扩大;3.心电图改变;4.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阳性。具备临床诊断依据2项,可诊断心肌炎。
分期:1.急性期;2.迁延期;3.慢性期;
(五)急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病机:外感风邪、湿热、疮毒,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其中以肺脾功能失调为主。
治疗:抗感染:有链球菌感染灶者用青霉素10-14d。
鉴别:
1. 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病初表现为晨起双睑水肿,以后发展至下肢及全身,水肿为非凹陷性。可见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2.肾病综合征:水肿为凹陷性,重者可出现浆膜腔积液如胸水、腹水等,男孩常见有显著阴囊水肿。严重水肿者与大腿和上臂内侧及腹壁皮肤可见皮肤白纹或紫纹。临床上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等四大特点。
(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诊断:1.确定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形态有明显低色素小细胞的表现,血红蛋白6个月至不足6岁110g/L,6-14岁120g/L。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3.进一步做有关铁代谢的生化检查有确诊意义。4.用铁剂治疗有效可证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