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儿科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怎样学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1、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 2、消化系统疾病:小儿腹泻、营养不良、厌食症、消化性溃疡 3、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4、造血系统疾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5、心血管系统疾病:病毒性心肌炎 6、结缔组织及免疫疾病:过敏性紫癜 7、神经系统疾病:小儿癫痫、儿童多动症 8、传染性疾病: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要点 鉴别诊断 治疗 辨证治疗 其他治疗 西医治疗 名医、专家经验方 单方验方 医案精选 难点与对策 经验与体会 预后与转归 预防与调理 现代研究 基础研究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名家、专家论坛 中西医结合思路 评述 古籍精选 第一章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用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 (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1、南北朝 医药书中专门立出儿科 王末钞《小儿用药本草》 徐叔响《疗少小百病杂方》 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 (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4、孙思邈《千金方》书中把“少儿婴孺方”2卷列于卷首,用方多达320首,为我国最早记录儿科理法方药的著作 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 (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于小,卒不成大”————优育 ⑴喂养方面——节乳:哺乳次数、技术、母乳选择法、母乳的禁忌症以及用猪乳作为人工哺乳的方法 ⑵小儿卫生方面:注意沐浴与清洁,重视日光与空气的利用问题 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 (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天和暖无风时,令母将儿抱日中嬉戏,数令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若常藏于帏帐之中,重衣温暖,譬如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催儿不任风寒”————小儿必须加强耐寒锻炼及阳光沐浴的重要性 三、中医儿科学的成熟期 (宋、金、元时期) 2、宋初王怀隐著《太平圣惠方》书中能较明确的鉴别天花和麻疹,对小儿脉法的论述认为: “三岁以上,五岁以下可以切脉,但与大人有异,五岁以上则与大人相同” 胎教、养胎以及妊娠食忌 四、中医儿科学的飞跃发展期 (明清时代~解放前) 1、李时珍《本草纲目》 收集小儿防治药物,对小儿诸病、痘疹、血尿、诸疮、诸热、诸疳等300多种病 三、中医儿科学的成熟期 (宋、金、元时期) 4、《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北宋山东·董汲撰写而成 ①书中记录了用白虎汤及青黛、大黄等药物的治疗经验, ②擅用寒凉法治疗天花、麻疹, ③是为天花、麻疹类专著之始。 三、中医儿科学的成熟期 (宋、金、元时期) 5、《幼幼新书》南宋刘昉等编著,40卷,627门, ①许多散失的宋以前儿科著作被收录其中而得以流传, ②其中脾胃病占1/4,民间歌诀90余首,方剂2000余首, ③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儿科学专著,有较高的学术及文献价值。 三、中医儿科学的成熟期 (宋、金、元时期) 6、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20卷问世, ①从初生到年长儿童,各类疾病广泛收录论述, ②认为脐风的病因是断脐不慎所致,和成人破伤风为同一病源, ③提出了烧灼法断脐的预防方法。 三、中医儿科学的成熟期 (宋、金、元时期) 7、《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方论》南宋陈文中编著, ①他力倡固养小儿元阳,以擅用温补扶正见长, ②对痘疹类时行疾病因阳气虚寒而产生的逆证,用温补托毒救急。 三、中医儿科学的成熟期 (宋、金、元时期) 8、《活幼心书》3卷、《活幼口议》20卷 元代·曾世荣从医60年,编著 三、中医儿科学的成熟期 (宋、金、元时期) ①详论初生诸疾,以调元散、补肾地黄丸治疗胎怯证。 ②将急惊风归纳为四证八候,提出镇惊、截风、退热、化痰治法,立琥珀抱龙丸、镇惊丸等疗惊方,沿用至今。 ③将小儿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