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政 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A中“顺应……就能……”说法太绝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可能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B错误;矛盾具有普遍性,人与自然的斗争性不可能被消除,C错误;改善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D正确。答案为D。 命题角度5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高考扫描:2014年江苏,28,选;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Ⅱ,21,选。 典例导引 (2014年江苏政治,28,2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物质与运动等知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了细胞运动的相关规律,这些规律的发现有助于人们研发药物治疗疾病,体现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故选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属于唯心主义,B不选。题干不是讨论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也没有涉及物质的唯一特性,C、D不选。答案为A。 技法指导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的实践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涉及此类题目时,一要判断是否为规律,只有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是规律;二要结合材料分析具体是哪个规律;三要判断人们是遵循还是违背了规律,在此基础上作出选择。 热点聚焦 关注时政 拓展视野 热点材料 建设美丽中国 发展生态文明 材料一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鸡儿跑”,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鲜场景。①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牧民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吃农田秸秆,既可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材料二 2014年9月29日,中国城镇化创新发展峰会在中华世纪坛圆满落幕。②城镇化进程中,绿化率40%是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为此各地对城市绿化的投入越来越大,但由于急功近利等原因,目前城市绿化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现象,如:③追求绿化速成,不顾当地自然条件,推行“大树进城”;不计成本追求数量,追求高密度赢得视觉效果;追求高品位,盲目引进洋花洋草洋树种,甚至搞南树北植等。事实证明,这种不遵循规律、不讲求科学的“异化”城市绿化必然会给城市带来严重后果。 信息解读 关键信息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关键信息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识的目的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关键信息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突破 热点聚焦 基础整合 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 基础梳理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哲学的物质概念 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实质 / 唯一特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 含义 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 2.世界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 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意识是物 质的产物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 人类社会 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自然界的 物质性 物质体系 社会 物质性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和 。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①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 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 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2)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