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第四版)教案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高等教育出版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
二、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三、作物缺乏矿质元素的诊断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一、生物膜
二、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和机理
教学器材与工具 ?多媒体设施、黑板与笔 授课时间 第3周周一第1-3 节 教学目的、要求(例如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层次):
1、了解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种类
2、 理解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
3、 理解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和机理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植物的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 of plant )。
Concept: 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称为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Essential mineral elements in plant )
植物体中有什么元素?哪些元素是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它们有什么生理功能?
植物体内的元素(Elements in plant)
把植物烘干,充分燃烧。燃烧时,有机体中的碳、氢、氧、氮等元素以二氧化碳、水、分子态氮和氮的氧化物形式散失到空气中,余下一些不能挥发的残烬称为灰分(ash)。矿质元素(mineral element)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于灰分中,所以,也称为灰分元素(ash element)。氮在燃烧过程中散失而不存在于灰分中,所以氮不是灰分元素。但氮和灰分元素一样,都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而且氮通常是以硝酸盐(NO3-)和铵盐(NH4+)的形式被吸收,所以将氮归并于矿质元素一起讨论。一般来说,植物体中含有5%~90%的干物质,10%~macroelement)或大量营养(macronutrient);其余氯、铁、硼、锰、钠、锌、铜、镍和钼等9种元素也是来自土壤,植物需要量极微,稍多即发生毒害,故称为微量元素(microelement)或微量营养(micronutrient)(表2-1)。
表2-1 陆生高等植物的必需元素
大量
元素 符号 植物的利
用形式 干重/% 含 量
μmol?g-1干重 微量
元素 符号 植物的利用形式 干重/% 含 量
μmol·g-1干重 取自水分和二氧化碳 取自土壤的微量元素 碳 C CO2 45 40 000 氯 Cl Cl- 0.01 3.0 氧 O O2、H2O、CO2 45 30 000 铁 Fe Fe3+、Fe2+ 0.01 2.0 氢 H H2O 6 60 000 锰 Mn Mn2+ 0.005 1.0 取自土壤的大量元素 硼 B H3BO3 0.002 2.0 氮 N NO3- 、NH4+ 1.5 1 000 钠 Na Na+ 0.001 0.4 钾 K K+ 1.0 250 锌 Zn Zn2+ 0.002 0.3 钙 Ca Ca2+ 0.5 125 铜 Cu Cu2+ 0.000 1 0.1 镁 Mg Mg2+ 0.2 80 镍 Ni Ni2+ 0.000 1 0.002 磷 P H2PO4-、HPO42- 0.2 60 钼 Mo MoO42- 0.000 1 0.001 硫 S SO42- 0.1 30 硅 Si Si(OH)4 0.1 30 根据生化功能,植物矿质营养可以分为5组:
具体功能和缺少时的生理症状如下:(一)第1组——碳化合物部分的营养
1、氮 植物吸收的氮素主要是无机态氮,即铵态氮和硝态氮,也可以吸收利用有机态氮,如尿素等。氮是氨基酸、酰胺、蛋白质、核酸、核苷酸、辅酶等的组成元素,除此以外,叶绿素、某些植物激素、维生素和生物碱等也含有氮。由此可见,氮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占有首要的地位,故又称为生命元素。
当氮肥供应充分时,植物叶大而鲜绿,叶片功能期延长,分枝(分蘖)多,营养体壮健,花多,产量高。生产上常施用氮肥加速植物生长。但氮肥过多时,叶色深绿,营养体徒长,细胞质丰富而壁薄,易受病虫侵害,易倒伏,抗逆能力差,成熟期延迟。然而对叶菜类作物多施一些氮肥,还是有好处的。
植株缺氮时,植株矮小,叶小色淡(叶绿素含量少)或发红(氮少,用于形成氨基酸的糖类也少,余下较多的糖类形成较多花色素苷,故呈红色),分枝(分蘖)少,花少,籽实不饱满,产量低。
2、硫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硫酸根离子。SO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