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干预在一次性成功置入胃管的应用效果.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系统护理干预在一次性成功置入胃管的应用效果
孙淑敏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6)
【摘要】 目的:系统护理干预在一次性成功置入胃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需置入胃管的113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系统护理,比较两组置管效果及一次性成功情况。结果:观察组恶心控制、鼻咽部阻挡、紧张恐惧及医患互动等高于对照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97.37% 大于对照组76.3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可有效提高一次性成功置入胃管的几率且置管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系统护理;一次性;成功置入;胃管;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283-02
置人胃管为一种常见临床治疗方式,主要指经人工将胃管通过食道插入不能自主进食或消化道发生病变的患者胃部抽取胃液或提供必要食物[1-2]。置入胃管时常引起患者呕吐等不良生理反应,且易发生感染,因此,置入胃管时的护理干预对于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对系统护理干预对置入胃管的应用效果进行探析,取得确切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所用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51例),观察组男女比例36:26,年龄25~79岁,平均(57.34plusmn;13.65)岁,其中胃癌37例、大肠癌16例、腹部包块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0:21,年龄在23~78岁,平均(58.57plusmn;12.49)岁,其中胃癌31例、大肠癌12例、腹部包块8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入院指导、手术解释等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系统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生活护理干预:嘱咐患者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且术前一段时间禁食,保证手术室的整洁,并控制室温在适宜状态;(2)心理护理干预:向患者讲解置入胃管的流程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倾听患者内心,与患者沟通,及时疏导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3)行为护理干预:严密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保证术前各项指标适宜,引导患者放松咽部肌肉,指导吞咽与呼吸;(4)置入胃管后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舒适平躺,喂食时注意速度及剂量,应以流食为主,喂食前后均饮用温开水。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plusmn;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chi;2行组间比较,P<0.05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置管效果比较
观察组恶心控制、鼻咽部阻挡、紧张恐惧及医患互动等高于对照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置管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讨论
胃管置入为无法进行自主进食或消化道出现病变患者的必要治疗手段,但由于置管时患者易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常导致导致一次性成功置入胃管的几率不高,多次置管给患者身心带来更大痛苦[3]。结合常规胃管置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采取系统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置管时恶心控制、鼻咽部阻挡、紧张恐惧及医患互动的等表现均较对照组好,说明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置管时恶心、紧张等情况。分析原因可能为:行系统护理时,护理人员术前对患者关于置入胃管流程及注意事项的详细讲解,术中指导患者有节奏的进行吞咽与呼吸以配合医师置管,并嘱咐患者术前一段时间禁食,有效改善患者胃管置入时恶心情况的出现,并改善或消除患者鼻咽部阻挡情况的发生;此外,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房及手术室环境的有效控制,保证患者胃管置入时环境的舒适,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负性心理疏导,嘱咐其家属常与其进行交流并与置管时与其对话以分散注意力,起到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等负性心理,进而增强医患之间的互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5.16%高于对照组76.47%,比较差异显著,说明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一次性成功置入胃管的几率。分析原因与行系统护理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的生活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行为护理干预等相关,系统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对恶心、呕吐等的控制,并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等心理,从而提高一次性置入胃管成功率。此外,置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