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在难置性胃管置入术中应用观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纤维支气管镜在难置性胃管置入术中应用观察
倪敏 林秀美 张守艳 (福建省老年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3)
【摘要】目的 提高难置性胃管病人插管的成功率。方法 随机将60例难置性胃管病人分为2组,分别为常规置胃管组(A组)和纤维支气管引导胃管插管组(B组),观察比较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较为A组30%,B组100%,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为A组60%,B组0%,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难置性胃管置入病人在纤支镜引导下置入胃管成功率高,同时避免在插管过程中引起粘膜损伤、误插入气管或会厌损伤。
【关键词】 难置性胃管 支气管镜 置入
【中图分类号】R60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327-02
当患者有意识障碍时,置胃管不能配合吞咽,且时常有屏气动作,造成胃管置入困难,加上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时患者对其管套,插管气管内壁的推压,间接压迫食管使胃管难以插入,称为难置性胃管[1]。但对昏迷、气管插管等丧失吞咽功能不能配合置管操作的患者,常规的经鼻鼻饲管插管方法常常造成喉粘膜损伤,误插入气管或会厌损伤等并发症,使患者肺部感染机会增加。从2011年6月至2012年月12月,我们纳入60例难置性胃管患者,采用两种不同胃管置入术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1.1一般资料 60例难置性胃管病人,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60-93岁,平均73.6plusmn;3.5岁。意识障碍及昏迷病人24例,气管插管15例,气管切开21例。随机分成2组,A组为常规置胃管组,B组为纤维支气管镜下置胃管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别等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A组:润滑胃管前段,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血管钳夹住胃管前段,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到咽喉部(14~16 cm),用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使胃管壁沿咽后壁滑行徐徐插入到预定长度。B组: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常规纤支镜操作术前准备,将纤支镜从一侧鼻腔进入至可清晰显示梨状窝处,胃管从另一侧鼻饲进入至咽喉部,在纤支镜明视下指导调整体位或改变胃管置入方向,使胃管顺利置入。仪器选自日本olymps BF-P15纤支镜,一次性鼻饲管,利多卡因注射液,石蜡油,50ML针筒。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用(x-plusmn;s)来表示,治疗前后疗效分析比较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A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30%,B组为100%,A组21位病人首次置管失败后仍采取常规置法,有12位置入成功,有9例仍失败;B组一次性置管均成功;两者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置入时间明显长于B组。结果见表1,A组3例置入胃管失败的病人采用纤维支气管引导胃管插管,均成功。
表1 两种置胃管成功方法比较
注: 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留置胃管技术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护理操作,多用于进行鼻饲、胃肠减压、抽取胃液分析治疗,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方法使患者感到呛咳、恶心、呕吐、躁动,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因而多数患者往往感到恐惧,拒绝插管或配合欠佳,胃管置入困难甚至插胃管失败[2]。传统的鼻胃管置入法由于头后仰气管导管前端会紧贴气管的前壁,刺激或损伤气道黏膜,甚至影响通气;当托起头部靠近胸骨柄时,则气管插管可能会紧贴咽喉部及会厌处的后壁,给送管带来困难,因此一次成功率低[3]。
纤支镜柔韧性好,可减少鼻腔口咽部损伤。亮度高,可以调节镜头方向,观察角度大,视野清晰,操作过程在直视下进行,克服了常规胃管置入的盲目性,不必反复试插,损伤少,成功率高。
对患者体位要求不高,对有颈椎损伤风险降低,费时少,患者痛苦小,可床边操作。管径较细,可经鼻顺利插入,不必经口置入辅助工具,患者易接受。
便于清除鼻腔口腔分泌物,可清晰显示解剖位置,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避免了直接喉镜挑视造成的损伤和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随着纤支镜在临床上的逐渐应用和普及,采用纤支镜引导法置入胃管简单迅速,安全可靠,损伤轻微,成功率高,是目前困难胃管置入最先进的方法之一,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秋萍,卢莉红.难置性胃管置入方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