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跨国并购ppt.ppt

发布:2016-06-29约9.72千字共6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跨国并购概述 股票收购。指收购方增加发行收购方企业的股票,以新发行的股票替换被收购公司的原有股票,则称为股票收购。股票收购的特点是被收购公司的股东并不会失去其所有权,而是被转移到了收购企业,并随之成为收购企业的新股东。目前也出现了收购方不增发股票的纯粹的换股收购。 跨国购并案例分析: 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 2. 2004年12月8日 经过13个月的艰苦谈判,联想正式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并承担IBM原电脑事业部5亿美元的债务,实际交易金额17.5亿美元。联想完成了中国IT企业最大的海外并购交易。 3. 2004年12月3日 美国媒体透露IBM将出售其PC业务,售价在10~20亿美元 4. 3年前,IBM就主动向联想提出过并购合作的愿望 二、交易类型分析 三、交易动机分析 获得IBM在PC方面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商用机、笔记本等高端产品) 获得IBM的全球生产网络和销售网络 与IBM结成了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IBM将拥有联想19%的股份,成为联想第二大股东) 第二节 跨国并购动因分析 一、跨国并购的形成与发展 (一)第一次浪潮(1893-1904年) 并购发生在钢铁、石油、电信等基础工业 行业。 横向并购 弱弱联合 (二)第二次浪潮(1922-1929年) 公共事业和银行业最活跃 为寡头垄断而并购 纵向并购 强弱联合 (三)第三次浪潮(20世纪60年代) 混合并购(原因:分散经营风险、政府反 托拉斯) 大企业间强强并购 (四)第四次浪潮(20世纪80年代-1993年) 并购数量和规模空前(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 交易占全球并购总额40%左右) 高风险金融政策推动 行业集中和产业集中,发展主导产业, 形成核心优势 (五)第五次浪潮(1993年至今) 跨国并购行为日益趋向全球化 跨国并购市场资本雄厚、金额庞大 第三产业领域并购比重最大 五次并购浪潮中跨国并购的总体特点 1.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 方式(80%,北美洲、欧洲、澳洲) 2.跨国并购的单体规模越来越大 美国辉瑞制药收购法马西亚595亿美元 宝洁公司并购吉列公司570亿美元 3.强强联合并购模式成为主流模式 美国辉瑞制药收购法马西亚 4.美国是世界头号跨国并购国和被并购目 标国 5.欧盟地区成为跨国并购的热土 西班牙Santander Central Hispano SA公 司收购Abbey National PLC 银行是欧洲迄 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跨境银行业交易 6.美欧之间并购迅猛发展 美欧有着共同的传统 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投资创造效应” 7.日本在跨国并购中潮起潮落 8.跨国并购显现主体多元化趋势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 9.跨国并购行业分布广泛 金融、电信、生物制药、石油能源、资讯 科技、消费零售是国际并购的主要板块。 10.跨国并购的具体目标和功能日趋多样化 目标:强调企业在未来竞争中的地位 形式:横向并购为主,辅之以纵向并购 11.跨国并购咨询服务业的金融化、国际化 对跨国并购的推动作用日趋明显 金融机构和跨国咨询机构的联手推动 12.并购扩张与剥离”消肿“双向发展 并购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一批特大型公 司;一些跨国经营的多功能公司通过拆卖非核 心资产实现“归核化” 金融创新推动了跨国购并的发展,增发普通股、 股票互换、发行公司债等金融工具的运用层出不 穷,风险基金在跨国购并中也积极参与。 二、跨国并购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 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并占有市场份额 并购企业能有效利用被并购企业相关经营资源 并购可充分享有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便利 并购引起的报复可能性小 廉价购买资产 缺点 1.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问题 不同的会计准则有不同的报表要求和透明度要求 对目标企业的潜力预测和远期估算困难 对目标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困难 2.企业规模和选址问题 3.原有契约或传统关系的束缚问题 4.并购后的整合问题 速度因素:与新建相比,跨国并购是对现有企业的投资,可以省掉新建企业所需的许多繁琐手续和建厂的时间,并且能迅速获得目标企业现成的生产设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及时建立国外的生产销售网络,大大缩短了投入产出的周期,有利于跨国公司快速反应,抓住商机。相对于新建而言,并购的方式更能适应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的条件下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的要求。 产业组织理论  企业的最低有效生产规模、核心技术和政府对产业进入的限制,都可能对企业的行业进入形成壁垒。 虽然产业组织理论不能全面、单独解释跨国并购投资行为,但这种探索在理论上却是一大进步,因为以往的研究只关注企业的特征、东道国的环境特征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