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辩证看待我国债券市场违约问题.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面辩证看待我国债券市场违约问题
2020 年 12 月23 日,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物”)非公开发
行公司债券(第一期)成功发行。时隔 4 年,曾一度引发债券市场波澜的“中国铁物”
重返债券市场,为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改制、重组实现债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成功范
例,不仅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也给当前受“违约风暴”影响的债市注入信心。
债券违约是在债券市场逐步成熟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打破国企“刚性兑付”
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但由于国企的负债规模普遍极大,有的甚至在千
亿以上,哪怕仅有违约风险而没有发生实质性违约,都会引发市场巨震。受经济周期
和市场信心等影响,短期内债券违约现象依然可能出现,但我国债券市场长期行稳至
远的改革与发展更值得关注。未来,需要做到长短搭配、标本兼治,在防止风险进一
步扩大的同时,加快推进信用评级、违约处置、债券可持续方式创新等深层次领域的
改革。
一、2020 年我国债券违约的新变化
自2014 年“11 超日债”成为我国首例违约债券以来,债券市场违约现象频现,
“刚性兑付”的预期不断被打破,债券违约日益增多出。特别是2020 年以来,受新冠
疫情冲击下经济下行、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等多重因素影响,债券市场的违约也出现了
新的变化。
第一,债券违约数量增多,违约金额增大。从违约数量来看,2014 年,共有6 只
债券出现违约,随后违约数量快速攀升。2018 年受金融去杠杆政策影响,债券违约数
量激增至 125 只。截至12 月10 日,2020 年当年新增违约债券134 只。从违约金额来
看,2014 年债券违约债券金额为 13.4 亿元,到2019 年达1496.04 亿元。单只债券违
约的平均金额由2014 年的2.23 亿元上升至2020 年的11.2 亿元。
第二,民营企业是违约主体,2020 年高评级债券违约数量骤增。从发行主体的企
业性质来看,债券违约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2014 年初至 2020 年 12 月 10 日,出现
1
2020 年第53 期(总第322 期)
违约的757 只债券中,71.2%由民营企业发行,7.40%和 11.89%分别由中央和地方国有
企业发行 (图1)。就违约债券余额而言,民营企业占比达66.3%,中央和地方国有企
业分别为 12.67%和 13.59%。但是2020 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债券违约数量骤
增。与之相比,2020 年民营企业的违约数量仅为2019 年的1/2。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
在违约金额上的差距也由2019 年的7.7 倍缩小至2020 年的1.1 倍(图2)。
第三,债券违约与区域经济环境存在相关性。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较多,发行债
券数量较多,债券违约余额也较高,但违约比例较低。据统计,截至2020 年 12 月10
日,华东与华北地区虽然存在违约债券数量较多 (分别达183 和 149 只),涉及金额
也较大 (分别为1454.26 亿元和 1588.83 亿元),但余额违约率和发行人违约比例都
较低 (表1)。东北地区债券违约情况较严重,违约债券余额、余额违约率和发行人
违约比例在全国范围内都属高值。违约事件频发对当地政府和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造成
负面影响,使东北地区长期面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发展窘境进一步强化。此外,
受海航集团债的持续负面影响,海南省余额违约率达 11.88%,发行人违约比例达
36.36%,在全国均属最高。
图1:债券违约发生数量、金额和主体 图2: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债券违约情况
240 2000 240 左轴:条形图—违约只数(个) 1500
中央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右轴:折线图—违约金额(亿元)
200 中外合资企业 200 国有企业 1200
外资企业 1500 民营企业
#RE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