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正常异常心电图汇总.ppt

发布:2019-07-25约4.06千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篇器械检查 第二十章心电图诊断 一 心电产生的原理 (一)除极与复极过程的电偶学说 1.电偶 电偶:是指两个电量相等符号相反相距很近的电荷组成的一个总体。 正电荷:为电偶的电源; 负电荷:为电偶的电穴。 2.极化状态:细胞外正,内负无电位产生。 3.除极:极化状态的消除直到逆转的过程称之。 除极的方向就是电偶运动的方向,心肌细胞除极时电偶运动是电源在前,电穴在后。 心肌细胞除极、复极电位变化与探查电极位置和波形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主要是由:窦房结、结间束(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前结间束,称为Bachmann束)、房室结 、希氏束(His bundle)、束支(左、右束支及左束支的前、后分支)以及蒲肯野氏纤维(Pukinje fiber)构成。 激动沿着上述传导系统最终引起心室肌收缩,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传导,可引起一系列电位变化,形成心电图上相应的波段,临床心电学对这些波段已规定了统一的命名。 心脏除极、复极与心电图各波段的关系 每一正常心动周期典型心电图波组 正常心电图 QRS波群命名示意图 ★四、心电图导联 胸导联V1~6的安放位置 胸导联 探查电极放置位置: V1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 V2 至 V4 两点连线 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 间相交处 V5 左腋前线 V4 水平处 V6 左腋中线 V4 水平处 (二)附加导联 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方法与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的坐标 1.心电图纸为坐标纸,每个小方格的长、宽各为1mm。心电图纸横向坐标的距离代表时间,记录常规心电图时,心电图的走纸速度为25mm/s,故每一小格代表0.04s。心电图纸纵向坐标的距离代表电压的振幅,标准电压为1mv等于10mm,每小格电压等于0.1mv。 2.心电图机走纸速度常有25mm/s、50mm/s 两种 ; 电压常有1/2、1、2 三种。 心率测量 心率测量 平均心电轴目测方法示意图 电轴偏移的分类(国内) ★二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及变化的临床意义 正常人胸导联R波和S波振幅变化规律示意图 U波 (三)QRS波群 1.QRS波群时间:成人:0.06-0.10s; 小儿:0.04-0.08s R峰时间:V1(VAT) 概念: 时间:<0.03s;V5 <0.05s 2. QRS波群电压与形态 (1)R波电压 1)肢导联:RⅠ<1.5 mv A.右室 RavR < 0.5 mv。 B.左室 RavL<1.2 mv; RavF<2.0 mv, 2)胸导联: A.右室 RV1 <1.0 mv;RV1 +SV5 <1.2 mv。 B.左室 RV5<2.5 mv; RV5 +SV1< 4.0 mv (男) <3.5 mv (女) (2)各导联基本图形 1)肢导联: 标准导联:I、II、III 加压单极肢导联:aVR、aVL、aVF 2)胸导联 V1-2:rS型 R/S <1 V3-4:RS型 R/S 近似1 V5-6:Rs型 R/S >1 * * 第一节心电图基本知识 概述 ★一、概念 心电图:是指心脏在每一次机械性收缩之前,首先产生电激动,在激动过程中产生的微小生物电流可经人体组织传至体表,将测量电极放置体表一定部位,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电活动变化的连续曲线图形,称心动电流图。简称心电图(ECG)。 二、心肌生理特性与心电图的关系 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 心电图只反映心肌的前三个特性与收缩性无关。 4.复极:心肌细胞由除极状态全部恢复极化状态这一过程称之。 除极波:在心肌细胞除极过程中描记的曲线图称之。 复极波:在心肌细胞复极过程中描记的曲线图称之。 5.心肌细胞除极、复极过程中与探查电极位置和波形 :(图) (1)单一心肌细胞: (2)正常人的心电图: 二 心电向量的概念 (一)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心电向量:心肌细胞在除极与复极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电位,既有数量大小,又有一定方向称之。 3.瞬间综合向量:心脏有无数心肌细胞组成,在除极与复极过程的每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