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四大产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云南普洱茶四大产区
以目前云南四大主要滇青茶产区,由北而南分别为保山市、临沧市、思茅市、及西双版纳州,其气候地理条件分述如下:
保山市(地区)
保山地区是云南省开发极早,也是一个沉淀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的边疆多民族地区,以今保山市为中心的怒江中游流域,约8000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从考古学上证明,在战国中期以前,“哀牢夷”已形成了具有统治机制的部落联盟,继而又建立“哀牢国”,一个兴盛一时的奴隶制国家。
保山市于汉朝时称“永昌郡”,明朝先后置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昌军民府 “保山”,于今使用名称即首见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设保山县为“府附郭”之时。保山是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段,古代有着频繁的商贸活动;在抗日战争时,这里也是滇西战役的主战场,著名的“滇缅公路”即由此通过,更加突显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保山市于2001年6月,由保山地区撤地设市改制,管韩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地处云南省西部,省内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相邻,西边、南边与缅甸交界,面积19637平方千米,人口200多万人。北纬24°08—25°05,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3915米,最低海拔535米;主要河川怒江由北而南贯穿,直接进入缅甸;澜沧江则通过东部,进入临沧、思茅、西双版纳地区。年平均温度14~20℃,年平均相对湿度75 %~84%,年平均降雨量700~2000毫米。在云南4个主要产茶区中,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日照最少、雨量最少。辖区保山市、昌宁、腾冲、龙陵、施甸等地,都有茶叶生产,除晒青茶外,昌宁县亦生产滇红。茶叶、甘蔗、烟、咖啡为保山地区骨干产业。
在目前云南普洱茶生产地区来说,保山所生产的晒青毛茶普遍不受重视。然据了解,保山地区目前尚有不少栽培野生茶区并没有完全开发,相对于西双版勐腊、景洪、勐海等地都已经被过度摘采的情况,此地区的茶质仍然十分厚质饱满,适度管理与正确制作,仍十分具有开发价值。目前已有茶叶集团在保山投资设立大型茶厂,所收购的茶菁涵盖保山、临沧、思茅等绝大部分茶区。
临沧市(地区)
为通往缅甸和东南亚的重要门户,素滇西南“边陲宝地”和通向东南亚、南亚“黄金口岸”之称,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沧市现属辖地,古代亦属“永昌郡”管辖。清朝改土归流后,乾隆十二年(1748年),隶属永昌府(保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将大理专区的缅宁县(现称临沧县),保山专区的双江、耿马县,普洱专区(现称思茅地区)的沧源县等4县划出,建立了缅宁专区。1953年和1954年间,又从保山、大理专区划入了镇康、顺宁(今称凤庆)、云县3县;并把专区名称改为临沧专区,1970年正式改称临沧地区。
临沧地区于2004年11月撤地设市,正更名临沧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省内与保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思茅市相邻,南边与缅甸交界,面积24469平方千米,人口200多万人。北纬23°29′~24°16′,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两侧高,最高海拔3429米,最低海拔730米;怒江支流由东北走向西南,澜沧江由北而南延县境东南侧流过,进入思茅澜沧县。年平均温度15-20℃,年平均相对湿度70%~82%,年平均降雨量920~1800毫米。辖区临沧、凤庆、云县、永德、镇康、双江、耿马、沧源等地,都有茶叶生产,除晒青茶外,凤庆与云县所产的滇红可说是高经济作物,为云南省。在全世界的知名特产。
临沧市是目前云南省产茶量最高的地方,原本以绿茶为主、红茶次之。从2003年开始,云南普洱茶热潮引发,许多以生产绿茶为主的茶区相继生产晒青毛茶。栽培野生茶目前以勐库较为人所熟知,而临沧南部区以永德附近为传统大量青毛茶产区。2004年开始,许多大小型茶厂不断进驻临沧市设厂,多数集中在中南部地区。
思茅市(现普洱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