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继教校考库,国际经济学,2011.11-2013.5.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简单题
1,简述技术差距模型和产品周期理论。
技术差距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是对静态H-O模型的动态扩展。
1,技术差距模型:
技术领先国家引入技术创新后,研究成功新产品,凭着技术领先,该国向国外出口这种新产品,然而当外国渐渐熟悉并通过技术合作、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等途径掌握了这些高新技术,就能模仿生产这些产品,从而减少进口,并且最终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反而向技术领先国出口该产品,到此,技术领先国的创新利润完全消失,但它不断地引入更新的产品和工艺流程,又制造出新的一轮的技术差距,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2,产品周期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该理论按技术变化的特点,将产品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基本内容:
第一阶段,初始期:产品技术未成形,研发费用占较大比重,少数发达国家(创新国)由于具有充足资本和高新科技,具备比较优势。该阶段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先进国家与其它发达国家之间;
第二阶段,成长期:技术已确定,被普遍采用,研发成本密集型转化为资本密集型,发达国家拥有这一优势,该阶段产品由发生在发达国家输出到发展中国家;
第三阶段,成熟期:产品实现标准化,原材料和劳动工资是重要成本,发展中国家具备此优势,产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
产品周期理论的国际贸易演变图
2,简要论述重叠需求论的假设条件和主要观点。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方面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该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工业产品的贸易问题
一、假设条件
1.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
2.假设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
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
即,(f-e)/e=(i-i*)/(1+i*)
当i*较小时,1+i*约等于1,则
这就是抛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公式,表明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远期外汇升水;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远期外汇贴水
2,非抛补利率平价
如果投资者在进行套利时没有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卖出远期外汇,则将未来国外收益折算成本币时所采用的汇率就不是远期汇率,而是未来的即期汇率。但未来的即期汇率事先并不知道,所以投资者会根据预期的未来即期汇率fs进行折算。在这种情况下,当套利行为停止时,在两国进行投资的收益相等。上式经整理可得
上式即为无抛补的利率平价(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表达式。它表明,预期的即期汇率变化率等于两国利差,即本币预期的贴水(升水)率等于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
15,简要论述国际生产综合论。
该理论把跨国公司的活动视为国际生产的一种方式。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分析的有机结合。该理论是迄今为止对跨国公司的诸多解释中较为全面的一种,因而称为跨国公司的一般理论。
一个企业从事国际生产的水平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下列四个条件:
1,企业必须具有其他国家的企业所不具备的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特殊优势。这种优势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和增加企业净资产。
2,企业内部转移和使用所有权优势必须比通过外部市场转移这种优势更有利可图,这叫企业的内部化优势。它反映的是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的效率。
3,只有当国外的区位优势同企业的所有权优势相结合才能够同时提高这两类优势的生产力。
4,当一个企业所面临的所有权、区位及内部化优势给定时,国际生产只有当其与企业的长期管理战略相一致时才会发生。
运用上述原理分析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可以直接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任一既定的时点,一个国家的企业-相对于别国企业而言-拥有所有权势越多,它越是具有较强的内部化动机;国外的区位优势越明显,它越是倾向于选择到国外生产的方式。如果一个国家具有这两方面的条件,它就会对外国的跨国公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一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地位的变化,是由企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的相对变化同时决定的。
16,什么是马歇尔-勒纳条件?如何推导该条件?什么是J曲线效应?
马歇尔-勒纳条件表示,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前提下,如果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货币贬值可以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用公式表示即:
-出口需求价格弹性 -进口需求价格弹性
公式推导:
CA = X*P - M*e*Pf - dCA = dx*P - Pf*dM*e - Pf*M*de
- dCA/de = (dx/de)*P - Pf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