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科院继教校考题库国际经济.doc

发布:2018-03-25约小于1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简单题 1,简述技术差距模型和产品周期理论。 技术差距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是对静态H-O模型的动态扩展。 1,技术差距模型: 技术领先国家引入技术创新后,研究成功新产品,凭着技术领先,该国向国外出口这种新产品,然而当外国渐渐熟悉并通过技术合作、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等途径掌握了这些高新技术,就能模仿生产这些产品,从而减少进口,并且最终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反而向技术领先国出口该产品,到此,技术领先国的创新利润完全消失,但它不断地引入更新的产品和工艺流程,又制造出新的一轮的技术差距,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2,产品周期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该理论按技术变化的特点,将产品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基本内容: 第一阶段,初始期:产品技术未成形,研发费用占较大比重,少数发达国家(创新国)由于具有充足资本和高新科技,具备比较优势。该阶段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先进国家与其它发达国家之间; 第二阶段,成长期:技术已确定,被普遍采用,研发成本密集型转化为资本密集型,发达国家拥有这一优势,该阶段产品由发生在发达国家输出到发展中国家; 第三阶段,成熟期:产品实现标准化,原材料和劳动工资是重要成本,发展中国家具备此优势,产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 产品周期理论的国际贸易演变图 2,简要论述重叠需求论的假设条件和主要观点。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方面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该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工业产品的贸易问题 一、假设条件 1.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 2.假设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 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 专业基础课《国际经济学》 1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