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工程造价).docx

发布:2020-09-18约1.41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程造价专业“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方案 目 录 第一部分 建设基础 ......................................... 3 一、专业建设概况与特色.................................. 3 二、初步建立校企合作形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 4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4 四、校内实习实训建设.................................... 4 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5 第二部分 建设目标 ......................................... 6 一、总体目标............................................ 6 二、具体目标............................................ 6 第三部分 建设内容 ......................................... 8 一、创新学徒制培养模式.................................. 9 二、课程体系建设........................................ 9 三、创新校企合作形式................................... 12 四、师资队伍建设....................................... 14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7 第四部分 建设进度及预期效果............................... 20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概况与特色 工程造价创设于 1999 年,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609 余人,随着我省建筑业的快速 发展,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本专业立足河北,面向行业,着力培养懂经济、会算量、 善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发展定位准确。专业开设 17 年来,通过深化 教学内涵建设,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方案,针对岗位能力开发课程的人才培养思 路,初步形成了“双证融合,近距离上岗”的专业特色。同时,采取以赛促学的方 式,多次组织和举办工程造价手工算量技能大赛,2015 年选派工程造价专业的五名 同学代表学院参加了第二届 “广联达杯”BIM 毕设大赛,获得三等奖。这些举措, 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连续三年就业率为 92%以上。 (二)、初步建立校企合作形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造价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发挥校 企两个育人主体作用,依据工程造价员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按照职业岗位所需专业 基本能力、单项能力、综合能力三段递进,创建“工学结合、能力递进、双证融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入行业企业文化,校企共同设计,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人才 培养模式。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工程造价专业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 10 名,校内兼课教师 16 名, 并有着从低到高递进式的教师队伍,无论从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取得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各方面都具备着显著优势。教师队伍中还有行业专家、评标专 家等参与教学。目前教师队伍专兼结合,结构基本合理,素质优良,具有可持续发 展能力。 本专业现有教师 4 名,校内兼课教师 16 名,4 名教师取得了国家注册工程师执 业资格或工程师资格,并在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 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专业课程建设的力度,本专业建成《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校级优质课程 1 门。本专业教师主(参)编高职教材 8 本。其中主编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等 三本教材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四)、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在原有国家级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开展调研工作,会同行业企业专家 经充分论证后制定各实验实训室建设方案并实施,累计完成约 600 万元的实验实训 条件建设任务。 配合课程开发,对“教学做”一体化模型进行二次设计改造,做相应施工过程、 工程质量等教学点标记,营造现场环境氛围。新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5 个,满 足不同教学模式需求,进行教学环境开发设计,配合教学方法改革,改善教学环境,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和对外技术服务顺利开展,建立一套符 合“全天候开放”的基地运行制度,包括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制度、指导教师管理制 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