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优[精心整理].doc

发布:2017-01-05约9.76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地理必修1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卫星、行星、恒星,流星、星云、彗星 2.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 银河系 其它行星系 太阳系 其他 地月系 月球 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普通性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巨 行 星:木、土 ·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注:火星→小行星带→木星 同向性、公面性、近圆性 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 ·地球位于太阳系,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 ·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 ·地球适当的体积和质量,使其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大气) ·地球上具有液态水源(液态水源)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2.能量产生为H原子的核聚变,只有1/2亿到达地球,却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 3.对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 · 动动和生物活动 ·它是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 4.全球总分布趋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或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天气状况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色球→日冕(由内向外) 2.太阳活动类型: ⑴ 黑子:光球上某块地方温度较↓,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⑵ 耀斑:色球上某块地方突然增大增亮,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 与黑子的出现相关常出现在耀斑之后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⑵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b): 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以11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形成了水旱灾害和乔木生长年轮的疏密变化。 第三节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6、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和速度)(a): 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①恒星日(真正周期):23时56分4秒 ②太阳日(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速度 ①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0/小时。 ②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极点为0。 ①1月初,位于近日点,速度快 ②7月初,位于远日点,速度慢 读图要求(必修ⅠP21图1-14):⑴识记近日点、远日点位置,并注意冬至日、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差异;⑵把握公转方向;⑶正确理解公转速度变化的规律。 7、昼夜交替现象(b):由于地球自转,其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 拓展提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即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垂直,平分赤道,自东向西运动。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即太阳高度,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0。 8、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a): 偏转规律:顺着物体前进的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无偏向力,纬度越高偏转越大。 9、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c):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即地方时。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早,表现为地方时的值越大。 拓展: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时。晨线在赤道上与之相交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在赤道上与之相交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区时:为了使用上的方便,人们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该时区的区时,又称标准时。每个时区的区时与该时区各地的地方时相差最多不超过半小时。中国使用的是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即1200E的地方时),英国为0时区(国际标准时间,也称世界时)。 能力要求:①学会由所给经度推算时区、由时区推算其中央经线和时区的经度范围,熟悉1800经线两侧的时区分布。②掌握区时换算的基本方法:同侧减、异侧加,推算时区差,东加西减得区时。 10、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b):日界线即1800经线(东西12区的中央经线),这里是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东、西十二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