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认识计算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生计算机基础调查 聊天、玩游戏 文字编辑、PPT等 上网、查找学习资料 组装过个人计算机 写过程序 通过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 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员考试 非常喜欢计算机专业 为了将来好就业,给自己加压 学生计算机基础调查 既然选择了,就做到最好! 热爱计算机专业! 树立目标,合理规划,不虚度大学时光! 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综述性、导引型课程 粗线条介绍,作用:旅游出发前浏览地图。 学习知识的四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应用。 不要求弄懂技术细节,后续课程会学习。 教学目标:学完本课程,学生可以“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应该了解计算机学科的各个主题并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同时又产生了太多的不理解和疑问,非常渴望探索其中的科学道理。 教材及教学网站 主教材 胡明,王红梅编著. 计算机学科概论(第2版).国家级精品课配套教材.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年.定价:25元。 王隆娟 著.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术基础教程实验指导与测试.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书) 参考教材 1. 赵致琢编著.计算机科学导论.科学出版社 2. 黄国兴编著.计算机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3. 张欣译.计算机科学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程网站/xkgl 校内资源:ftp://daolun@8 课程内容 授课方式与成绩评定 澄清一个认识 用户与专业人员的区别 启示??? 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 对于从事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发展、设计和制造的专业人员来说,不仅要懂得计算机系统的原理,还要懂得计算的原理。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什么是计算? “计算机学科概论”这门课是学习的开端 今后的课程将从不同的角度回答这两个问题 两年后,同学们应当自己回答这两个问题 计算机是什么? 第 1 部分 认识篇 第 1 章 认识计算机 第 1 章 认识计算机 情景问题——无处不在的计算机 机械式计算工具 机械式计算工具 机械式计算工具 机电式计算机 制表机:美国人发明。 背景:机电技术、美国人口普查,参与了美国1890年的人口普查工作。 第一台可以自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累计存档、制作报表的机电式计算工具。 输入、输出、存储均用穿孔卡片。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利用计算工具进行大规模数据的自动处理。 机电式计算机 Z-1计算机:德国人朱斯(zuse)发明。先后研制出Z-2、Z-3、Z-4。 第一台采用二进制和继电器的通用程序计算机。二进制、浮点记数法、带存储地址的指令等思想已经有人提出,但朱斯第一次将这些思想具体实现。 机电式计算机 1941年,朱斯向德国政府申请基金用来建造计算机,用于破译敌人的密码,德国政府没有批准。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秘密组建一个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绝密小组,1943年,图灵等人研制成功Colossus(巨人计算机),使得英国军方能够窃取并破译德国的军事情报。 机电式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 标志:1946年ENIAC。 电子元件:电子管。 重大事件: (1)1951年问世的UNIVAC准确预测了1952年美国大选艾森豪威尔获胜;开创了电子计算机专门用来进行数据处理的先河 (2)1952年IBM生产第一批商业化计算机IBM701。 用户:政府和银行。 所需环境:可控制温度的机房。 标志:1959年菲尔克公司研制成功晶体管计算机。 电子元件:晶体管(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 典型的计算机:IBM7094,CDC1640等。 用户:科学研究、商业和工程领域。 标志:IBM360系列计算机。 特征:集成电路 。 集成电路:将大量的晶体管和电子线路集成在一块硅片上,因此也成芯片。 用户:政府机构、中小企业等。 重大事件:小型计算机,1965年DEC公司推出PDP-8。 标志:Intel公司研制的微处理器Intel 4004。 微处理器: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 。 特征: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重大事件:微型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并行计算机。 用户:各行各业,男女老少。 将来我们会觉得今天最好的计算机很原始,就像我们今天看60年前的ENIAC一样。 预测未来10~20年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最好的办法就是观察目前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 虽然我们无法确定预测未来的结果是否正确,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创造未来完全靠我们自己。 超级计算机 智能计算机 新型计算机 1.3.3 计算机的分类和特点 巨型计算机 大型计算机 小型计算机 服务器工作站 微型计算机 网络计算机 便携式计算机 嵌入式计算机 运算速度快 运算精度高 存储容量大 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