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检索语言的构成 1、语词:也称检索标识,是表达主题概念的名词术语或逻辑分类的分类号及代码。如分类号(F23)、关键词(计算机)、叙词(计算机应用)。 2、词表:汇集各种语词,并按一定规则排列的系统化词表。如《中国图书资料分类表》、《汉语主题词表》。 二、检索语言的类型 原理一致,方法不同。 1、表达文献外表特征的语言 (1)题名语言、(2)著者语言、(3)号码语言(文献代号) 2、表达文献内容特征的语言 (1)分类检索语言 用分类号表达文献主题概念,并按学科性质分门别类地将文献系统组织起来的语言,又称等级体系语言,如中图法(重点)、科图法(中科院)。在分类和组织文献资料时也称分类法。 (2)主题检索语言 是用语词(检索标识)表达文献主题概念,不管语词之间相互关系,一律按字顺序列成主题题表。按选词原则分:标题词语言、元词语言、关键词语言和叙词语言。 第二节 分类检索语言 一、概述 1、原理 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外延指的是一类事物。 (1)类:是指具有很多共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 (2)类目:凡用来表达同一事物概念的名词术语。 (3)文献分类:将文献根据其内容特征、学科专业的一同加以区分。分类方法采用概念缩小法,划分过程采用由上而下、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 例:(化学)(上位类)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分析化学 )(是化学下位类,相互为同位类),结构化学又是物理化学的下位类。 构成严格有序的等级体系。 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 课程说明 1、本课程研究对象是文献检索的技能和方法 。就其实质来说,是一门方法课。 2、本课程主要研究从文献中检索所需信息,并予以应用的方法与策略。提高信息意识、信息观念和信息技能等方面的信息素质。 3、本课程包括三大组成部分 :基础理论 、文献检索、文献利用。 课程说明 4、本课程参考书 (1)樊玉敬 主编 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一版(主要参考书,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2)苑保才主编 科技文献检索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年 超星图书 (3)张美芳 王者乐 主编 文献检索与利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0年7第一版 (4)王其庄 编著 环境科学文献检索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10月第一版 课程说明 5、要求:不无故旷课,上课请保持安静。 6、计划课程结束后不久举行考试或考核,平时出勤和作业将纳入最终成绩。 7、主要内容包括: (1)文献、文献检索基本知识 (2)文献检索语言、工具 (3)文献检索方法、途径 (4)专题文献检索程序 (5)计算机文献检索 (6)网络信息检索 (7)科技论文写作 第一章 科技文献检索概论 第一节 科技文献基本概念 一、文献的概念 1、定义: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2、基本要素 (1)知识内容:文献的灵魂 (2)信息符号:赖以揭示和表达知识信息的标识符号(如文字、图形、数字、代码、声频、视频等) (3)载体材料:可供记录信息符号的物质材料(如龟甲兽骨、竹木缣帛、纸张、胶片胶卷、磁带、光盘等)。 信息、知识、情报、文献 (1)信息:指应用文字、数据、信号等形式通过一定的传递和处理,来表现各种相互关系的客观事物在运动变化中所具有特征性的内容的总称。 (2)知识:人们对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获得大量客观信息(感性认识、经验),然后对这些感性认识通过大脑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理性认识即知识。 (3)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4)情报:知识经过传递,并起作用的部分。 范畴关系 信息(A)、知识(B)、情报(C)、文献(D)范畴关系图 A B C D 3、基本功能 (1)存储知识 (2)传递知识 (3)借鉴作用 (4)教育娱乐 4、性质 (1)知识信息性(本质属性) (2)客观物质性 (3)人工记录性 (4)动态发展性 二、文献的载体形式 1、印刷型(纸介型):纸张;手写、印刷;阅读方便、占用体积大,保存时间短。 2、缩微型:感光材料;缩微照相;阅读不便、占用体 积小,存储密度大。(1/22500) 3、电子型(机读型):磁性材料;激光、编码、程序设计;存储密度极高、存取速度快。 4、声像型:感光材料、磁性介质;感光、电磁转换;直观性强。 5、网络型:网络平台;链接;检索方便。 三、文献的加工层次 1、零次文献:是批未经出版发行或未进入社会交流的最原始的文献。收集困难,不般不作为利用的文献利用类型。 2、一次文献(原始文献):作者以本人研究成果为素材而创作的文献。特点是信息量大,详尽、具体,参考性强。 3、二次文献(检索工具):是将大量分散、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而产生的具有有序化的文献。特点是系统性强、检索性强。 4、三次文献: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