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麻醉风险及相关事故的防范祥解.ppt

发布:2016-04-03约4.85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发生率 自1858年John snow首先报道了麻醉死亡事件后,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与警惕,此后,许多国家也相继报道了麻醉相关死亡率。 美国(1969~1983)麻醉死亡率为1.7∶10000 英国(80年代) 麻醉死亡率为 1∶10000 法国(1977~1982) 麻醉死亡率为 1∶13207 澳大利亚(1970) 麻醉死亡率为 1∶10250 日本(1994) 麻醉死亡率为1.17∶10000 我国上海地区(1984~1988)为 1~1.5∶10000 西安(2001) 为 1.2∶10000 随着医学发展和监测手段的完善以及麻醉医生水平的不断提高,麻醉死亡率逐年降低。目前发达国家仍有1∶10000的死亡率。威胁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如心衰、心梗、肺水肿、肺炎、昏迷、瘫痪等)发生率为0.7%~22%。 (一)病人因素 病人是麻醉风险的承受者。病人的年龄、病情的严重程度、病变性质、主要脏器功能状态、潜在疾病以及病人对治疗、操作和各种处理措施的反应等均可影响麻醉的安全性。 1、年龄:小儿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器官功能不全、故麻醉死亡率亦高于成人,有报道,4岁以下小儿麻醉所致心搏骤停的发生率为12岁以上小儿的3倍。另有报道,1岁以下者发生率比年长儿大10倍。 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其脏器贮备与代偿能力显著降低且并存疾病较多,其麻醉风险亦增大,有报道,70岁以上病人的心源性死亡高于常人10倍,英国对50万例手术病人统计的死亡率为0.7%,65岁以上者占79%。就术后死亡率而言,40岁为2.3%,60岁为6.8%、80岁为8%,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2、疾病:许多疾病本身即是造成死亡的原因,尤以心血管疾病为多,若为如此危重病人实施麻醉,其风险性不言而喻。 心梗是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占院内死亡的15%~30%。 无冠心病史者心梗率为 0.13% 有冠心病史者心梗率为 5% 心梗后3个月内手术再梗率为 20%~35% 3~6个月后手术再梗率为 10%~16% 6个月后手术再梗率降至 3%~5% 此外: 休克 心衰 严重心律失常 内稳态失衡 嗜铬细胞瘤 动脉瘤 脑疝等均可增加麻醉风险。 3、体质状态: ASA分级对评估麻醉风险意义重大。 Ⅰ级死亡率为0.1% Ⅱ级 0.2% Ⅲ级 1.8% Ⅳ级 7.8% Ⅴ级 9.4% (二)麻醉因素 麻醉医师在意外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理论知识、临床经验、 操作技巧、工作作风和态度、 精神与情绪、应变能力等 均能明显影响对病情的观察和判断水平、处理措施的及时与准确。 1、麻醉选择不当: 包括麻醉方法与药物。如: -休克或低血容量未纠正而行椎管内麻醉 -气道不畅未作气管插管而行全麻 -高血压患者用氯胺酮 -凝血障碍者行硬膜外麻醉 -截瘫、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或高钾血症-者应用琥珀酰胆碱等。 2、麻醉准备不足: 未全面了解病情,在无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贸然手术,或对术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中心无数也未考虑相应对策,临危时慌张失措或用错药物。 因此强调切忌仓促上阵。 3、麻醉操作失误: 硬膜外穿刺误入蛛网膜下腔致全脊麻 损伤脊髓 局麻药大量入血引起中毒 神经阻滞或深静脉置管导致气胸 气管插管误入食道 等。 4、麻醉管理不当: 椎管内麻醉平面过高 钠石灰失效 气管导管或呼吸管路扭折、阻塞、滑脱或漏气 通气不足或过度 输液输血不足或过量 呕吐误吸 空气检塞 等 无基本生命指征监测条件 5、机械故障: 麻醉呼吸机失常 活瓣失灵 呼吸容量计不准 气体流量计不准 挥发鑵刻度不准 监测仪参数错误 电器设备漏电 等。 6、其它: 错用药物 氧源错误 药物逾量、过敏 误输异型血 等。 (三)手术因素: 1、手术危险性: 麻醉风险程度同样取决于手术种类和创伤大小。 依心因性并发症和死亡率、将手术危险性分为三类: ①高危手术:急诊大手术、大血管手术、周围血管手术和长时间手术,心脏意外发生率5%; ②中危手术:头颈部手术、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