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口语训练(上).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普通话口语训练 一、语言的重要性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技能。 3.世界上的语言种类很多,据统计,公元前约有一万二千种,保留和使用到今天的大约还有六千种。 二、普通话 1.定义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语言。普通话的“普通”不是“普普通通”的意思,而是“普遍通行”、“共通”的意思。 2.三要素 A.语音标准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就其整个语音体系来说,并不包括北京的一些土语、土音。有些土音是特殊的“音变”,比方词语中过度的“弱化”音节(听起来含糊不清),随着一些土词而发生的读音变化,至今保留在一些老北京人口中,这却不是我们所要采用的,推广的。凡琐细的语音区别,不成规律的声音变化习惯,只能给北京一个地方服务,并不能用做普通话的标准音,作为标准音的北京语音,一定是经过甄别却取,淘汰了芜杂的东西,这才可以作为标准。 B.基础方言 这是指普通话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北方话的词汇是普通话词汇的基础和主要来源。普通话词汇多数来自北方话词汇,但它又比北方话词汇丰富得多。因为它还从其他方言里吸收了许多有特殊表现力的方言词,从古汉语里继承了许多至今有生命力的古语词,另外还从外国语中借用了许多必需的外来词,同时又舍弃了北方话中某些过于土俗的词语。 C.语法规范 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语法是以“著作”也就是书面语作为标准的。 ①书面语本身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加工提炼出来的,是口语的高级形式,消除了口语中的那些随意性的不稳定的成分,严密精炼,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示范性;②口头语言多是现场发挥,不允许花时间来推敲,字斟句酌,不能仔细加工,不容易提高;③口头语言是不稳定的,看不见,摸不着,不便于作为标准。 第二,语法规范的书面语是以白话文著作作为标准的。这里的白话文就是指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贴近口头语言的书面语言,这样就排除了文言文,也不包括那些文白夹杂的新文言,虽然文言文也是书面语,但不是白话文,不能作为语法标准。 第三,语法规范的书面语要以现代的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标准。 第四,作为语法规范的书面语著作必须是典范的。 下面这些著作,可以作为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曹禺的著作等等,这些作品是属于时代的,属于人民大众的,这些现代白话文著作都是应用书面语的典范,是人民大众进行语言实践的典型代表,其丰富的书面语材料形成了普通话的语法规范。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普通话是以汉语授课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是以汉语传送的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规范语言,是汉语电影、电视剧、话剧必须使用的规范语言;是我国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在公务活动中必须使用的工作语言;是不同方言区以及国内不同民族之间人们的通用语言。 3.地位和作用 普通话是我国法定的通用语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项法律。 4.关于普通话的名称。 普通话内涵规定了“语言、词汇和语法”标准,其外延也就区别了与之对称的各种方言。 在历史上普通话又有其他的名称如雅言、通话、官话、国语、华语等,这些都是与“方言”相对的名称,反映了汉语历史上不同时代曾存在过为不同方言区的人们所共同使用的超方言的语言这一事实。 三、方言 1.定义:所谓方言,即是同一种语言在时间和空间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域变体。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相对于共同语来说,每种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系统方面都与共同语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而最显著的是语音系统的差异。 2.语言与方言的区别 (1)语言有文字及语法和语汇的规范,而方言一般没有。 (2)语言比方言的地位崇高,一个国家的语言可以具有官方语言的地位。 (3)一般认为,方言仅是标准语言的演化形式。 3.汉语七大方言区 汉语是汉藏语系中最重要的语言,包括七大方言。A .官话 代表方言:北京话 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以上,分布于整个中国的北部、长江以南的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以及下列省份沿长江的部分地区: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江淮方言又称下江官话。 B .吴方言(吴语) 代表方言:上海话、苏州话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8%,大致分布于苏南、浙江大部分地区及江西与浙江比邻的几个县。皖南的徽州方言和浙西的建德、淳安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