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的母亲..ppt

发布:2017-04-24约2.35千字共6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胡适 我的母亲;作者;胡适(1891-1962), 原名胡洪骍(xīnɡ),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诗人、学者。;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 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字,是绩溪县中屯人。19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胡传的续弦。胡适的父亲胡传是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及台湾省任官职,然而天不假年,50出头便撒手人寰(huán),抛下了孤儿寡母。成了寡妇的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老家寻找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23岁的冯顺弟成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 ;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翳(  ) 责罚( )  气量( )质问( ) 广漠( ) 管束( ) 宽恕( ) 文绉绉(   ) 庶(  )祖母 绰(  )号 佃(  )户  恭(   ) 筹(  )备  摹( )画; 翳(yì):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课文写了母亲哪方面的事?;课文具体写了母亲哪几件事?;文章思路;阅读 前4自然段;第一段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其中表示自己性格特点的句子是:;这一性格的主要成因是哪两点?;第2段,写自己儿时“最活泼”的游戏是什么。;这一段流露出对儿童游戏生活的什么感情?;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这两句话很有分寸,说说你的理解。; 第3段写作者9年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却失去了两次“发展的机会”。用自己的话概述:是哪两次“发展的机会”?;但这9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究竟”一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起到什么作用?;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恩师”改为“老师”, “慈母”改为“母亲” 可以吗?为什么?;研讨探究: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阅读5-7 自然段;领起这几段内容的一句话是:;一、是对“我”的管教。(对我);补充说明 关于“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慈母”之“慈”表现在:;“严父”之“严”表现在:;这几段有详有略,其中详写的是:;补充:胡适的母亲重视教育投资;阅读 其余部分;“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是怎么回事?请参读胡适的自述:; 写母亲作为当家后母之难,主要写了哪三件事?各表现母亲什么品性?;写“大哥从小/便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意图何在?;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 写两个嫂子“最不懂事”、”气量很窄小”意图何在?;概括结尾一段的大意;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作者当时已是大学者、大名人,却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这合适吗?;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连用三个“如果”,起什么作用?;归纳    复习;九年的读书生活;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胡适先生的母亲一人有三种身份,这就是:;本文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1、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母亲对我的影响: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耳濡目染、影响深远; 本文通过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到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的几件事情,表现母亲无比真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品行,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自古以来民间的俗语: ;相关链接—诗文中的“母亲”; ;母亲之花——康乃馨 ;中国的母亲花——萱草 ;如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 叶梦得的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萱草也就自然成了我国的母亲之花。 ;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 母亲的诠释 仔细想想,原来mother一词是可以这样解释的:;M (many)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 O (old) 妈妈为我操心,白发已爬上了您的头 ;T (tears)您为我流过不少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