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doc.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村文化设施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调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三农问题始终是重点和难点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可以肯定的是,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文化却相比落后。
经过调查大部分农村没有文化广场,没有图书馆,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多数人每天以看电视,打扑克来度过自己的业余时间,只有少数的会唱歌,扭秧歌,下棋等的文化生活,但一年也只有的几次,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晚年的业余生活也只是在唠嗑溜达中度过。我们提倡关注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政治固然重要,但是要想真正的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当然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进步应该是新农村进步的显著标志,但是,农村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政府投入经费严重不足,无法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设施破旧,有些农村的文化设施名存实亡,没有发挥出其自身的作用,不能给村民带来丰富的文化生活三、现有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少,质量不高。造成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成因是;
1、认识不清,心口不一致? 目前乡镇文化站人、财、物、事四权下放到乡镇管理,部分乡镇却没有把乡镇文化站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对待,一些乡镇领导由于思想认识不一,对文化站撒手不管了,认为文化站不出经济效益,是个包袱,认为文化工作是软指标,不抓文化工作不影响单位排名进位、个人晋升,文化工作抓与不抓无所谓。在一些乡镇领导看来,需要投入而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化事业建设是可以先放一放或挂在嘴边说说而已的。?
2、体制不顺,主管不到位? 首先是用人机制制约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文化站缺编严重,另一方面需要的专业人才又进不来。文化站四权下放到乡镇管理后,一是乡镇不管或者不知道怎样管;二是县级文化部门对文化站管理力不从心,有的文化站专干换了县文化部门根本不知道。文化专干地位低待遇差,是“弱势群体”。文化专干很寒心,许多都不愿意再干文化工作。其次,由于管理体制问题,部分文化专干不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没有把创新作为自己力量的源泉,还是停留在向政府“等、靠、要”的观念上。经费困难加上一时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就不敢也不愿开展工作。造血功能不能强化,自我生存发展能力弱。再次,长期以来财政对文化的“欠帐”太多。改革开放以来,90%以上的乡镇没有新建文化设施,原有的文化设施有的破烂不堪,有的挪作他用。以文养文,走产业化道路条件还不成熟,也很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乡镇文化站普遍得了“贫血症”,急需输血。? 农村文化建设工程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素质为目标,以夯实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巩固农村文化队伍、完善农村文化体制机制为重点,以保障农村群众文化权益、促进乡风文明、培育新型农民为核心,加大政府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村文化工作整体水平,促进农村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实施原则是:坚持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相结合,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使农村文化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和相关政策措施适合农村实际;坚持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坚持弘扬先进文化与传承乡土文化相结合,不断增加农村文化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通过“送文化”带动“种文化”,提高农村文化自我发展能力。?
因此我们要做到:
一、充分认识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省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困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没有将农村文化建设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工作目标中。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要树立农村文化建设远大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
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政府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