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一、我县农村文化阵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我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一、我县农村文化阵地...
根据县政协20**年工作要点,7—8月,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到有关科局和乡镇,对全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阵地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指导,划清“公益性”与“经营性”的楚河汉界,推进政府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促进了“事业”与“产业”的比翼齐飞,我县农村文化阵地整体面貌与发展格局焕然一新。
1.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一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全面完成。近年各级财政共投入696万元资金,分批兴建和改造了2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迈入了全省乡镇文化站建设先进行列。二是农家书屋全面覆盖。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建起了570家农民书屋,被省文化部门的领导誉为“湖南农家书屋第一县”。三是农村广电跨越发展。目前全县农村无线数字电视用户规模达到了7.4万户。大南湖乡金盆岭村以其100%的入户率被业内人士誉为“全国农村无线数字电视第一村”。同时,全县农村开通有线电视3万多户,配置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554套,完成村村通建设1508户。2012年县电视台开通了汉寿广播电台。四是村级文化广场建设正在起步。按照村级文化阵地“六有”标准(有文化活动室、有农家书屋、有综合文化小广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网点、有协会、有文艺队伍),全面展开文化强县示范点建设工作,现已建成15个文化示范性点村,建成40个村级文化小广场。
2.农村文化阵地活动进一步丰富。一是电影“2131”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我县率先在全省启动电影“2131”工程以来,每年免费为乡镇放映电影6000 多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特别是偏远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二是送戏下乡活动常演常新。2012年免费送戏下乡89场。组织民间文艺团体“千场文艺下基层” 演出活动,平均每年演出千余场次。演出活动在满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为广大农村注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和文化活力,从而影响和带动了当地群众自发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三是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各类文化社团方兴未艾。近年来,我县民间文化团体如雨后春笋,民间文化活动也日趋活跃。县诗词学会、县屈原学会、县老年书画协会、县老年摄影协会、县老年门球协会多次举办讲座、采风、赛诗等活动,把工作引进农村,将活动的空间拓展到乡镇,共同成为了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2012年,老年书画协会组织朱家铺、毛家滩、太子庙、蒋家嘴、沧港五个乡镇开展书画联展,吸引了一批书画爱好者踊跃参与。近年来在县文广新局的具体指导下,文蔚乡、朱家铺镇已达到每村一支文艺队伍的建设目标。全县已有4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和艺术水准的民间文艺团体。其中专业剧团2家,民族管弦乐团1家,歌舞团16家。还有100多家农村管乐队和大批以健身为目的的腰鼓队、威风锣鼓队,常年活跃在农村,为满足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去年XX市“百团大赛”中,我县民间演艺团体表现不俗,三和歌舞团杨新海、天河歌舞团的小品《母亲》得到了很好的反响。
3.农村文化阵地资本投入进一步拓展。一是积极争取上级对农村各种文化建设项目投入,进一步加大了对本地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2011-2012年共争取 “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电影放映补助”等上级投资1214.35万元。新兴乡新兴村积极争取市委工作队的支持,争资43万元,修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村级文化广场,极大地方便了集镇及周边群众的文化活动。二是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2012年起,县财政每年预算50万元文化发展引导资金,2010-2012年县财政投入189.6万元用于农家书屋建设,配套81万元用于乡镇文化站建设,送戏送电影下乡每年投入25万元,今年增加到 46.98万元。三是鼓励群众捐资建设文化设施。原政协委员侯文汉为新兴乡君刘村捐款70多万元,修建“报本庐”一栋,使村“诗词小组”活动开展有了固定阵地,捐书4000册,整合扩大了农家书屋规模。四是整合资源。朱家铺镇盘活土地资源,整合小城镇建设、沧水河治理、新农村建设和集镇给排水项目,占地 12亩的文化广场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中。
二、我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1.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重视程度相对经济建设明显滞后。一些基层干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他们普遍认为经济建设出成绩、出效益、出政绩,文化建设只投入不产出,只开花不结果,是一种赔本的买卖,甚至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