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doc

发布:2017-02-27约1.68万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供中医、中西医、针推、骨伤专业五年制本科使用) 前 言 本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着重掌握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思维方法: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按90学时设计,以课堂讲授为主,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学、讨论、课间见习、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与内容 绪 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熟悉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3、了解中医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和发展概况。(自学) 【教学要点】 中医学、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 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教学时数】 共安排6学时。其中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占4学时,其他2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 (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属融入人文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2)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中医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 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辨证论治 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与论治的概念、思维过程与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4、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及课程的主要内容(自学) (1)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掌握精、气的基本概念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4、了解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主要特点及中医学常用的思维方法。 【教学要点】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以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 共安排12学时。其中精气学说2学时,阴阳学说4学时,五行学说4学时,中医学思维方法的主要特点及中医学常用的思维方法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精气学说 【目的要求】 1、掌握古代哲学范畴中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2、了解古代哲学范畴中精、气概念的形成; 3、掌握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4、了解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要点】 精、气的基本概念,哲学上的精气概念与中医学中精气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 共安排2学时 【教学内容】 1、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1)精的基本概念 包括精概念的源流; (2)气的基本概念 包括气概念的源流。 2、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精气构成万物的机理;精气的存在形式; (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气的运动及其形式;气化的概念与形式; (3)精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介 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4)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主要叙述作为一种思维方法,精气学说在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中的作用,对中医学整体观念形成的影响。 第二节 阴阳学说 【目的要求】 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 2、掌握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规律及其相对性与绝对性; 3、了解阴阳概念的形成过程; 4、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5、熟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要点】 1、阴阳的基本概念 包括阴阳的含义,事物阴阳属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包括阴阳的对立、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自和平衡;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 共安排4学时,其中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2学时,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学时。 【教学内容】 1、阴阳的概念 (1)阴阳的基本概念 包括阴阳概念的源流; (2)事物的阴阳属性 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制约 包括阴阳相互对立、制约和排斥; (2)阴阳互根互用 包括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