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笔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笔记?张成福?党秀云编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1.1?公共管理的意义 1.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的绩效和公共服务的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2.公共管理的性质 a.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b.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强调多元理性,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并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 ??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 c.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d.公共管理以公共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e.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3..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 a.它包括一般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以代替讨论社会价值以及官僚和民主的冲突; b.对经济和效率标准认同的工具取向,以替代公平、回应或政治特色; c.以对中层管理者的实用关注,以取代政治或政策精英的观点; d.倾向于视管理为类同管理,或者至少使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管理差异极小化,而不是夸大他们的差异; e.向关注组织内部运作那样的理性态度,关注组织的外部环境,而不过分关注法律、制度和政治过程; f.与科学管理传统的强有力的思辨联系,而不是与政治学或社会学紧密关联。 1.2?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和研究途径 1.公共管理学兴起的学科和时代背景 A.学科背景: a.1900-1926?政治和行政二分法??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关注的是研究如何有效的运用资源以执行政策。 b.1927-1937?行政原则??强调一些科学的行政原则的存在,行政人员一旦学如何应用这些原则就可以成为专家。这些原则可以不考虑???????? ??环境之因素而适用于任何地方,pdsdcorb就是行政原则的最佳体现。 c.二战以后?公共行政即政治学?这时期的公共行政以建立规范理论为目的,而为知识而追求知识,对改进公共行政实务的助益不多。 ??正如亨利所言,形成了有“公共而无行政”,对公共管理者的知能的研究与培养,可以说没有多大的建树。 d.1960-70年代起?公共行政即管理学?提出了公共管理的三个核心要素:政策管理、资源管理、方案管理。这一时期的公共管理是建??? ??立在以下三种假设之下:第一,公共行政和私部门的行政没有本质的区别;第二,强调一般管理,或类同管理;第三,企业绩效优 ??于政府绩效,而主张师法企业,提高政府的绩效。 B.时代背景 a.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角色的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之不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受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观点的影响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职能急剧扩张,政府规模不断扩大,政府角色不断膨胀。政府虽然管的事情很多,但是社会问题却同样层出不穷,因而引发了人民对政府治理能力的怀疑,政府遭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b.经济因素和财政压力。 ???工业化国家向福利国家的发展,政府支出不断增加,这对政府的财政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国际经济的自由趋势所造成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剧,对各国政府均造成巨大的改革压力,因此,通过改革政府以缓解财政经济压力便成为一个可行的手段。 c.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社会的进步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旧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传统的政府功能确实力不从心,加上官僚体系本身的诸多弊病,这些多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在此情况下,让公共服务回归社会、市场的呼声日盛,因此,缩小政府职能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 d.新右派学说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 ????针对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政府的弊病,以公共选择为代表的新右派对此进行不断的抨击,他们认为政府失灵不亚于市场失灵,强调市场机制,主张将政府的角色、功能和规模缩小,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正是在这种意识形态下,公共行政求助于市场或者类似市场的解决之道,几乎成为一种必要的选择。 2.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 A.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也称为公共政策途径,导源于20世纪70年代,公共政策途径的公共管理有 ??三个基本的共识(1)视公共管理为公共政策分析的互补之物,成为教学课程的两大方向;(2)在教学研究上十分重视个案研究,以从事实物的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3)以高层管理者? ??特别是政治性任命官员为教学和研究对象,致力于促进此类人员与学界之间的沟通和对话。 B.B途径下的公共管理-也称为企业管理途径,兼采案例研究和量化研究作为教学研究的方法,比 ??比较重视学术的研究和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