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网媒介融合模式.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FT中文网媒介融合模式
【摘要】在媒介融合模式下,网络财经媒体的优势日渐突出。在中文垂直型财经新闻网站中,FT中文网广受网民欢迎。该网站以寻求差异化发展为动因,进行了成功的媒介融合。FT中文网较为独特的媒介融合模式既解决了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无法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现实困境,又为金融时报集团带来了报道和商业层面的成功,它的媒介融合模式经验值得中资财经新闻网站借鉴。
【关键词】FT中文网;融合新闻;财经报道
在新闻传播史中,新媒介的诞生往往导致传媒格局巨变。网络媒体诞生之初,新闻业界甚至出现了所谓“报纸消亡”之类的猜想,认为网络新闻会完全取代纸制报刊。然而事实证明,消亡的只有纸,报还在继续。互联网时代,各种媒介之间的融合不断加深,传媒业从技术层面到媒介层面都实现了融合。本文选取英国《金融时报》唯一的非英语网站FT中文网,研究该网站报道层面上的媒介融合策略。
FT中文网进行媒介融合的经济学动因
英国金融时报集团进入亚洲市场后,将发展重心放在中国网络媒体市场,欲将FT中文网打造成中国最权威、最受欢迎的垂直型财经新闻网站。FT中文网的发展模式借鉴了英文网站ft.com成功的媒介融合经验,以寻求差异化优势为动因进行媒介融合,以期在网络中延续“商业粉红色”的魔力。FT中文网进行媒介融合的经济学动因可解读为以下三方面:
新闻内容生产成本低廉。成本优势是网络媒体在传媒业长尾中存续的关键。除了必要的设备投资和维护外,网络媒体生产信息的成本微乎其微,且新闻网络发行的成本几乎为零。[1]FT中文网利用报网信息共享策略,以母媒体(英国《金融时报》)的新闻资源为其新闻内容生产节约成本。原本制约金融时报集团在华发展的报刊发行壁垒政策,却因媒介融合转化为FT中文网在竞争中的成本优势。当下,互联网传媒市场已从“蓝海”转为“红海”,媒体之间的竞争异常残酷,新闻内容生产成本的优势使FT中文网具备了成功的基础。
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喻国明教授认为:“媒介经济既是规模经济又是范围经济,前者表现在统一媒体的产品要具备规模,而范???经济则表现在媒介集团中,一个媒介集团不能只依靠一个媒体打天下,必须走多种媒介的联合经营。”[1]英国金融时报集团在内部即是采用这种策略,FT中文网与《金融时报》亚洲版在内容上共享,又在经营上相互独立,从而实现了集团内部各媒体新闻产品的二次或多次开发,并实现了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共同作用,为媒介集团交叉盈利。
通过增值服务取得内容的收费权。网络媒体创办初期,其根本任务是为母媒体(报刊)建立忠实的受众群体。但一些优秀的网络媒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为传统媒体争取受众群之余还实现了自身的盈利。比如金融时报集团英文网站ft.省略的“部分收费制”,将大多数的新闻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以线下活动、数据库、定制服务等高端增值服务吸引商业精英付费,使其成为网站的VIP会员。FT中文网发展到一定阶段,便拥有了与商业门户网站对抗的实力,从而最终赢得内容的收费权。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中国的网络社会,免费获取新闻和信息的心理已成为一代人的消费习惯,但如能实现受众自愿付费阅读,则表明社会对稀缺资源的认可,FT中文网实现“分层收费”就说明了受众对该媒体的高度认可。
媒介融合模式下的FT中文网财经报道
2003年,美国西南大学的Rich Gordon教授对美国当时的媒介融合情况进行了分类: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和新闻表达融合。[2]笔者认为,上述五种融合方式中,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和新闻表达融合在FT中文网的财经报道中表现得较为突出。结构性融合和新闻采集与分配方式有关,是指媒体采编的新闻超越媒介载体的介质约束,比如文字新闻可以在电视新闻或网络新闻中被拿来二次或多次利用;信息采集融合主要指新闻报道层面,即“媒体公司要求记者有各种技能”;新闻表达融合,主要是指记者和编辑需要综合运用多媒体的、与公众互动的工具和技能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3]在上述媒介融合方式的综合作用下,FT中文网的财经报道较之《金融时报》的传统财经报道更有光彩。
新闻采写突破多种约束。网络媒体的一大特点是它打破了报刊和电视传播时空上的限制,实现了全时段、全球化、跨介质的采写。但由于网络媒体不具备独立的采编权,网络财经新闻的报道一直为浅薄所伤。在媒介融合模式下,FT中文网组合各种媒介的优势,将内容聚合并整合为多媒体新闻,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多种限制,并弥补了自身在报道深度方面的“短板”。
首先,新闻内容打破报纸的版面限制和广电节目播出时间限制。报纸和广电节目由于版面限制和播出时间有限常常不得不删去部分内容,而网络却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但如何有效地聚合资源,是媒介融合模式现在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FT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