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9课《夹竹桃》.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9 夹竹桃
苏教版 六年级 下册 第六组
季羡林
(1911年8月2日—2009年7月11日)山东省临清市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 “学界泰斗”。 他还是一位坚定而忠诚的爱国者。2004年4月,93岁的他还通过《人民日报》寄语全国的中小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同伴和睦。”
季羡林
夹竹桃,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它的叶似竹,花如桃,所以称作夹竹桃。它的叶也有点像柳,因此也有人称它为“柳叶桃”。枝条下垂,三叉分枝,叶革质、狭长,常常三叶轮生。夏至秋季开花,花色桃红、深红或白色,单瓣或重瓣,有香气,花期很长。
夹竹桃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
玉簪花 荇藻 韧性 熏透
榆叶梅 和煦 凄清 海棠
飞蛾 乍起 融洽 嘟噜
叶影参差 花影迷离 花团锦簇
满院生辉 五彩缤纷 美不胜收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同学们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
课文的第二、四、五自然段是直接描述夹竹桃的。
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
(2)看到了什么景象?
有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1)作者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夹竹桃的?
(色彩)
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3)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2、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词语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说说自己从中体会到什么?
(柔软而结实,不易折断的性质)
1、“韧性”是什么意思?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迎春花
桃花
海棠花
杏花
丁香
榆叶梅
凤仙花
石竹花
鸡冠花
江西腊
夜来香
玉簪花
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花开不败;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作者幻想到了什么?
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
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
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
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
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
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
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
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
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
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读一读,用带的词语造句。
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双重否定句(带有两个否定词):增强表达效果,更加肯定。
无不…… 无……不……
1、改写句子。
(1)大家听了劳动模范的报告,所有人都激动万分。(用“无不” 改写句子。)
。
(2)王小华刻苦钻研数学,成绩优秀,参加《小学生数学报》知识竞赛,每次都名列前茅。(用“无……不”改写句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