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讲跨国公司.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选择 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并购与绿地投资的选择 独资与合资的选择 * 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的基本方式: 出口(Export) 许可证(License) 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一 并购方式VS新建方式:对外直接投资的两种类别 * 并购(MA) 新 建 购买其他企业的股权,取得对该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 Acquiring or merging with an existing firm in the foreign country. 外国企业与境内企业合并, 或者收购境内企业的股权达10%以上, 使境内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转移到外国企业的行为(UNCTAD)。 又称绿地投资(Green Field Investment) 。 Establishing a wholly new operation in a foreign country. 在国外创建新企业,新工厂,形成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和生产能力。 并购方式的优缺点 * 优点 缺点 能缩短项目的建设和投资周期,迅速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scale economy)和范围经济(scope economy) 。 以较低的价格或得目标资产(当目标企业陷入困境时)。 容易获得现有的资源(技术,营销渠道等)。 与被购并企业可能在经营思想,管理制度和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 被购并企业的产品,工艺,技术,规模,地理位置等可能与进入企业的经营战略等不完全吻合。 被购并企业的资产评估复杂。 东道国政府对购并的干涉与限制经常较多。 一般不能用机器设备,原材料等资本品和技术折价投入。 新建方式的优缺点 * 优点 缺点 投资者能在较大程度上掌握主动性; 可以利用机器设备,原料,技术,工业产权等作为资本投入; 在地理位置的选择、规模等方面决策的自由度较高; 避免原有债权债务关系等的束缚。 需要从事大量的筹建工作,因而进入目标市场缓慢,周期长; 投资风险较大。 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理论之一:企业价值低估理论 最早由Hannah L. Kay J.提出,认为跨国并购是因为企业的真实价值或潜在价值未能得到反映。 Vasconcellos和Kish(1998)发表《跨国并购:价值低估假说》:目标公司价值低估是跨国并购的主要原因之一。 q比率理论。 * 目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未全部发挥; 并购者掌握更多信息等。 托宾:q比率与企业购并发生的可能性 托宾:Q值 Q 1 时,形成购并的可能性较大; Q 1 时,形成购并的可能性较小。 q比率越低,企业就越有可能被并购。 80 年代美国购并目标企业的Q 值一般在0.5~0.6 之间。 * 来源:崔新健,波音- 麦道合并案六大成因,国际经济评论,1997,5-6 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理论之二:速度经济性 美国企业史学家钱德勒(Alfred D. Chandler,1918-2007) (1999)首先提出。 观点:企业的经济效率不仅取决于转换资源的数量,还取决于时间和速度。 跨国并购可以迅速获得目标公司的: 生产能力、 销售渠道、 研发能力等资源 * 钱德勒的主要著作: 《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 《战略与结构:美国工业企业史的若干篇章》 《规模与范围》 总结:企业跨国经营的若干问题(8个W) which:采用何种方式。独资,合资?成本-收益和风险比较。 who:由谁来投资?有一定优势的企业。 what:投向什么,用什么投资?项目选择和投入物(货币资本,无形资产)选择。 where:投向何处?投资的区位选择。市场状况资源状况,劳动力,软环境,硬环境等。 when:何时投资。宏观上要看国际环境,微观上要看企业自身情况,如产品生命周期。 how:如何投资,投资方式的选择。新建(绿地投资)还是收购? how much:投资数量。看企业实力、东道国政策等。 whom:与谁合作。合作对象。于己有利,资信可靠。 * 第57次会议中决定使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 * * * 本页资料 耐克(Nike)在中国有180家合作工厂,这些工厂聘有21万名员工。 英国金融时报,2008年3月10日 * 第四章 国际投资主体 第一讲 跨国公司 第二讲 跨国金融机构 第三讲 官方和半官方投资主体 * 国际投资活动的参与者。参与全过程或某个环节。 最重要的国际投资主体; 打破了以贸易为主的国际经济交往格局,使分工渗透到产业和企业内部。 跨国银行 非银行跨国金融机构(投资银行等) 政府贷款 世界银行集团等 第一讲 跨国公司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与组织结
显示全部